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和核心动力。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一场人才集聚的博弈。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区域经济结构。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陕西省科技厅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从聚才、用才、引才、育才入手,着力打造西部人才高地。
打造创新创业的“热带雨林” 省科技厅坚持“人才主力”,以政策集成、资源整合、产业带动集聚人才,打造创新创业的“热带雨林”。
截至目前,省科技厅发布53条秦创原建设政策包,支持西安建设吸引和集聚人才平台。秦创原人才大市场聚集人才机构31家。召开秦创原政策兑现大会,为科技人员集中兑现奖补4.87亿元。秦创原综合服务中心整合链接省市区三级20多项业务,为科研人员提供“一站式”“免申即享”服务。秦创原发展公司建立秦创原e站服务平台,整合各类服务机构688家,吸引入原双创主体7261个,各类人才足不出户就能对接到项目、平台、资金等创新资源,打造人才集聚“生态圈”。按照“以人才集聚促进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集聚更多人才”的思路,布局建设秦创原未来(特色、新兴)产业创新聚集区。获批3个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4个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4个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以产业为牵引促进人才聚团成链。
焕发创新创业人才活力 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推行以来,省科技厅通过持续深化激活人才潜力、拓面扩量激活人才动力、对接机制激活人才活力等方式,极大地激发了人才潜能,全省创新创业氛围空前浓厚。
省科技厅印发“三项改革”《实施方案》《十条措施》,围绕“先使用后付费”“以演代评”“尽职免责”等制定实施方案、工作指引,单列管理、分配激励、人才评价,一套政策组合拳从操作层面破除了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障碍,12268项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截至2023年12月底,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4120.76亿元、是2022年的1.35倍。“三项改革”政策红利使全省科研人员备受鼓舞,51家医疗卫生机构参与试点,部属单位和军工科研单位有序推进,全省试点单位拓展到144家,预计2024年达到260家。84372项成果实施单列管理,379名科研人员凭借科技成果转化贡献晋升了职称。与此同时,省科技厅还建立“1+N”线上线下常态化路演机制,分类举办路演活动416场,推介发布项目5839项,累计融资超过40亿元,为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吸引创投、寻找合作、开拓市场提供了平台。通过科技成果转化,科研人员创办领办企业1003家。
拓展创新平台引才渠道 科创平台(基地)是人才施展才华的舞台,省科技厅布局建设各类创新创业平台,“筑巢引凤”吸引人才、用好人才、成就人才。
省科技厅利用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丝博会和杨凌农高会等国际合作平台,积极组织用人单位招才引智。发挥陕西科教资源富集优势,探索实施累计引进秦创原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620人。构建由国家实验室(基地、网络)、全国重点实验室、陕西实验室、陕西省重点实验室等共有组成的实验室体系,为基础研究人才潜心研究创造良好条件。依托176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7家“四主体一联合”新型研发平台、26个新型研发机构推动科研人员加速将论文转化为样品、产品、商品。省科技厅还建成省级以上孵化载体461个,形成了西部科技创新港、翱翔小镇、碑林环大学创新街区等创新生态圈,吸引各类创新创业人才18.35万人。2023年,全省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18万家、同比增长37%,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61万家、同比增长33%。
一体化配置助力人才培育 省科技厅通过项目、平台、资金、成果的一体化配置,梯次培育体系助力人才成长成才、创新科研管理激励人才勇攀高峰、完善评价机制营造人才良好环境,为人才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和服务。
截至目前,省科技厅已构建领衔科学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创新团队、青年科技新星的培养发展机制。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加大省杰青、青年基金等资助力度,2023年支持杰青项目70个、科技新星项目150个、青年项目1000个,支持经费超过1亿元。梳理形成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对接图谱,推行“揭榜挂帅”“赛马”、技术总师制,部署33个“两链”融合专项和23个“揭榜挂帅”项目,攻克关键技术363项,解决“卡脖子”难题23项,填补国内空白22项。组建“科学家+工程师”500支,以项目为纽带打通实验室到生产线的人才合作机制,联合攻克企业重大技术难题。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评价人才,对参与“三项改革”和成果转化的科技人员给予优先支持;设立创新驱动秦创原奖,对在推动“两链”深度融合及科技成果转化中成效显著的企业家或科技工作者进行奖励。优化陕西科技奖评奖名额及结构,多渠道推荐我省人才参评国家科技奖。
2024年,省科技厅将继续围绕建设科技强省和打造西部人才高地,加快集聚高端科技人才,引培专业化人才队伍,提升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的匹配度、融合度,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记者 孟星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