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甲流刚好又中招乙流”一度上了热搜。有人说,他同时测出来甲流、乙流和支原体感染。
最近乙流开始“抬头” 能感染人的流感病毒,主要分为甲、乙、丙、丁四类。其中,最容易变异、也最常见的是甲型流感病毒(甲流),主要流行毒株为H1N1和H3N2这两个亚型。
乙型流感病毒(乙流)主要有Victoria系和Yamagata系这两个亚型,也能引起感染和流行。
我们打的流感疫苗,针对的就是这几个主要毒株。而丙型、丁型流感病毒一般不会造成季节性流行。
甲流好了还会得乙流吗? 甲流和乙流虽然都属于流感病毒的家族,但它们不属于同一类型。由于毒株抗原性的差异,感染不同毒株后产生抗体几乎无法相互中和。也就是说,感染甲流后身体产生的抗体并不能有效预防乙流,反过来也一样。
甚至同为甲流病毒,感染H1N1痊愈后,也可能再次感染H3N2。所以,在一年甚至半年里,一个人(尤其是免疫力较弱的老年人和儿童)完全有可能多次得流感。
甲流和乙流区别不大 甲流和乙流的症状差别并不大,仅根据临床表现,一般很难区分。
乙流也会引起高热(39℃~40℃)、畏寒、头痛、全身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还可能出现咽痛、干咳、呕吐腹泻等症状。
流感好了会有“后遗症”吗? 说到底,流感依然是一种急性的病毒感染。不论甲流还是乙流,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一般都能完全恢复健康,不会留下长期的后遗症。
但一些脆弱人群(比如老年人、孕妇、慢性病患者等),得流感后一旦并发肺炎、心肌炎、脑炎等严重疾病,则可能危及生命。
这些并发症会导致肺间质病变、肺纤维化、心功能不全等,让人出现体力下降、易疲劳、活动后感到胸闷等长期症状(俗称“后遗症”)。
不想多次得流感怎么做? 国外一项研究显示,在得流感后的一年半里,心绞痛、心动过速、I型糖尿病、咳嗽、低氧血症和呼吸急促的累计发病率会上升。
要避免多次得流感,以及尽可能远离流感的后遗症,最好做到下面几点:
打疫苗 流感疫苗可以同时预防甲流和乙流,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中指出,这些人应当“优先接种”流感疫苗:
医务人员,包括临床救治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等;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罹患一种或多种慢性病人群;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孕妇;6至59月龄儿童;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监管场所等重点场所人群。
做好防护 在冬季,依然建议少去人群密集或密闭的场所。
尽量不要与流感患者、或已经出现明显疾病症状的人密切接触。
去商场、医院等地方还是要戴口罩。每天外出回家后还是要好好洗手,并每日室内开窗通风至少两次。
提高免疫力 健康饮食,适量运动,保证充足睡眠,并保持良好心态。
免疫力变强能够降低感染风险,就算感染也一般不会发展为重症。
(据《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