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近亲直接输血是绝对不建议的,因为可能会导致受血者的死亡。
通俗来讲,一个人体内的细胞、组织、器官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一套识别信号。
免疫系统通过这套信号,来区分哪些是“本地土著”,哪些是“外来入侵物种”,从而保护自身细胞,杀死来犯的病毒、细菌等外来物。
近亲之间的识别信号相似不是更好吗? 并不是这样。由于近亲之间免疫信号太相似,病人的血液系统很容易把新输进来的血错认为是“自己人”,轻轻松松就把它们放进来。
新输进来的血液里的淋巴细胞,会在病人的体内存活、克隆增殖和活化,发展壮大后就反客为主,起兵造反,对病人自身的细胞发起攻击。
这种疾病就是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简称TA-GVHD)。
发病之后,不仅可能出现发热、皮疹、水疱、腹泻、血便及肝功能异常等症状,还可能出现骨髓功能异常,影响到造血功能。
这种情况一旦发生,病人的生命很可能受到威胁。
研究发现,一级亲属(父母、子女及其兄弟姐妹)间输血,发生TA-GVHD的危险性比非亲属间输血高18~21倍,而且一旦发病,其病死率高达80%~90%。
没有亲缘关系的人之间输血,受血者的细胞会把输入血液里的淋巴细胞视为异物,一开始就排异处理掉它,发生这种病的可能性就大大减小。
血液配型相对于其他器官移植、骨髓移植等手段,配型相对简单,供源相对充足。因此,没必要冒着风险近亲输血,一般情况下也会严格禁止近亲之间输血。
为什么近亲输血不可以,而移植造血的骨髓却可以呢? 骨髓移植又叫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干细胞就像种子一样,能够成熟分化成各种类型的血细胞。
所以移植骨髓就相当于直接把整个“造血工厂”搬过来,从源头上解决血液不够或血液质量的问题,重建患者正常造血与免疫系统,从而治疗一系列疾病。
要移植一整个“工厂流水线”(骨髓),比单单移植一个“产品”(血液)的要求高得多。
需要识别信号相同、每一个细节都对应上,身体才会接纳一整个“造血工厂”。
要找一个全能配上的人有多么困难。因此目前的骨髓移植,大多都是近亲之间的骨髓配型。
近亲捐献的骨髓会不会也造成TA-GVHD类似的症状呢? 答案是会,这也被称为移植物抗宿主病(简称GVHD)。
GVHD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影响骨髓移植成功的首要因素。
一旦急性发病,轻度可自行消退,中、重度经治疗可得到改善,但也是相当一部分骨髓移植患者的主要死因。
国内资料显示,中度和重度急性GVHD发生率为13%~47%。
尽管风险很大,但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很多患者最后的康复机会,又由于骨髓配型困难,因此在有近亲配型成功的情况下,即使有GVHD的风险,也还是会做骨髓移植,去争取康复的最后希望。
(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