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咸阳市渭城区民政局坚持守正创新、质效并举,推行“54321”工作法,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打造专业化、智能化、亲情化残疾人服务保障品牌,用行动关爱残疾群众。
紧扣“5”个服务标准,全面提升办事质效。全面梳理服务要素,围绕“一张告知书”“一把尺”“一张网”“一平台”“一码通”的“五个一”服务标准,向办理群众发放详细解读办理条件及流程的一张一次性告知书;严格对照困难残疾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进行公平、公正审核并及时发放;依托跨省通办一张网,符合申领条件的残疾人可异地申请跨省业务;通过全国残疾人两项补贴信息系统平台,定期刷新准确推送新办残疾证和残疾证变更、低保变更,实现多部门信息互通、异地受理;全面推广残疾人两补业务二维码,方便群众迅速进入申领流程。
抓好“4”支专职队伍,实行联动高效服务。通过建强社区专职、街办专职、残联专职、民政专职四支队伍,实行逐级受理审批、联动服务,由申请人向社区专职提供有关证件和证明材料、《审批表》,经初审合格公示后向街办专职、残联专职、民政专职依次审批审定,确保延伸服务触角、高效联动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提升审批效率和服务质量,实现“最多跑一次”。
开设“3”个微信服务群,构建动态管理体系。通过加强线上微信服务群沟通,健全自上而下动态管理机制。由社区专职人员建立“领取残疾人两补人员动态管理群”,实时了解每位受助残疾人各方面情况,对新增人员入户走访;街道民政站建立“残疾人两补工作交流群”,专职人员每月将变更表、花名册及时上报区民政局“残疾人两补业务群”,切实加强残疾人信息动态管理。
畅通“2”部服务热线,促进业务便捷办理。畅通沟通服务群众渠道,以发放一次性告知书、微信群推广、网站公示等形式向社会告知民政热线和残联热线联系方式(民政热线33188561,残联热线33729000),业务骨干人员在线为群众答疑解惑,提供专业、准确、实时的便捷服务,解决群众所想所急,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运用“1”个网络系统,精准发放补贴资金。残疾人两项补贴资金采取全程网办、闭环发放管理模式,每月通过陕西省农村信用联合社“一卡通系统”实现社会化发放,补贴资金直接发到残疾人本人账户,以闭环式发放流程确保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及时、足额收到补贴金。
(记者 朱志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