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秦始皇的青铜“珍禽”集中亮相


  秦始皇帝陵不仅有兵马俑、铜车马,还有造型灵动的青铜水禽!1月31日,由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联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共同主办的“何止秦俑——秦陵苑囿之K0007陪葬坑”展览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陈列厅开展。展览以秦始皇帝陵K0007陪葬坑出土的青铜水禽为重点,展出的57件展品包含了别具一格的陶俑、造型灵动的青铜水禽、其貌不扬的锈块以及银质义甲和骨器。它们共同讲述了K0007陪葬坑不同于秦兵马俑军事题材的文化内涵,描绘了一个不为人所知的秦人精神文化世界。
  青铜禽类和陶俑放在一起实属罕见
  秦始皇陵园在秦代被称为“丽山园”,面积56.25平方公里,由70余万人历时38年建造。目前考古发现秦陵有绵延的夯土城垣、大型地面建筑、完善的供排水系统等遗址,以及陪葬坑、陪葬墓、修陵人墓地等600余处。整装待发的兵马俑、兵器武库的石铠甲、巡游出行的铜车马、政府机构的文官俑、百戏艺人,以及中央厩苑、珍禽异兽等等。每一个发现,不断增添着秦陵陪葬新的内容,刷新着人们对秦代历史文化的认识。
  K0007陪葬坑距离秦始皇陵外城垣900多米。2000年6月,秦陵街办孙马村的村民在打墓时,发现了陶俑碎片和一些小件铜器。随后,秦陵考古队工作人员在墓地周围的麦田发现了红烧土、陶残片以及陶制的手指,经过详细勘探,确认这里是秦始皇陵的又一个陪葬坑。
  由于这里位于古代一处湖泊的南岸,地下水位较高。经相关部门批准,考古人员于2001年至2003年对这一陪葬坑进行了抢救性发掘。随后出土46件与实物大小相同的青铜水禽,它们栩栩如生,姿态各异,其中包括天鹅20件、仙鹤6件、鸿雁20件;15件造型别致的跽姿陶俑和箕踞姿陶俑,还有零碎的动物骨骼、银质义甲、青铜棒、骨器等260余件小型器物。
  这些陶俑穿着的服饰基本相同,头戴软帽、身穿长襦、下着长裤、仅穿袜子未穿鞋,席地坐在室内。根据陶俑与众不同的动作姿态,专家推测他们可能是在做敲击乐器或演奏弦乐的瞬间动作,可能是这批水禽的饲养人或苑囿的管理者,负责用音乐来驯化水禽。而青铜禽类和造型别致的陶俑放置在一起,实属罕见,代表着一种新的文化意蕴。
  这些发现不仅丰富了秦始皇陵陪葬坑的内涵,也对研究秦代历史及文化提供了崭新的实物资料。K0007陪葬坑是秦始皇陵园外藏系统的构成部分,专家推测其可能是中央政府或管理皇宫的官署机构,为皇帝灵魂提供娱乐服务。别具一格的陶俑、仿真的原大青铜禽类,无不显示着秦人强大的创新能力。
  部分出土文物每到一处展出都引起不小轰动
  自K0007陪葬坑发现以来,学者们对K0007陪葬坑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研究。据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长李岗介绍,K0007陪葬坑的部分出土文物曾在不同的地区、国家展出过,每到一处都引起不小的轰动。特别是在2021年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国家宝藏》栏目中,青铜仙鹤甫一亮相,便成为大众追捧的对象。但是由于考古资料整理和文物保护的特殊原因,K0007陪葬坑出土文物从未整体展出。
  “此次展览是K0007陪葬坑文物第一次以整体面貌向社会和公众亮相。展览共分为水禽出水、匠心独运、片羽重辉三个单元,重点介绍了精巧细思的青铜水禽的工艺技术,凸显秦文化的多彩性和工艺技术的创新性。”策展人、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陈列展览部副研究馆员王锐介绍,展览整体以白色为基调,少量运用水禽的铜绿色,采用留白手法突出鲜活灵动的圆雕水禽。空间布局采用水的蓝色、鸟展翅的形状来设计,用水声、鸟鸣营造氛围;选择水纹灯模仿水禽生活的波光粼粼的水环境;运用霍格沃兹魔法墙、电视触摸屏等多媒体展示手法,补充了文物背后的内容,延伸了历史文化信息。
  青铜水禽堪称秦代造型艺术的杰作
  此次展出的青铜水禽分立姿和卧姿两种姿态,立姿水禽脚踩青铜踏板,卧姿水禽没有踏板。记者在现场看到,它们有的像是在地上觅食,有的喙中叼着铜质小虫,有的曲颈呈鸣叫状,还有的弯着脖子像是在用喙梳理羽毛。水禽神态逼真、动感强烈、形体丰满,表现出大、真而不失精细的写实风格,堪称秦代造型艺术的杰作。
  展出文物体现了秦国工匠十分熟悉水禽的比例和身体结构,他们在关键细节做到了精益求精。“如果细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青铜水禽从外形到内在,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透筋见骨的关节、薄如纸片的脚蹼、细密层叠的羽毛、灵动的眼神……”策展人王锐表示:“秦人讲究实用的功利主义。青铜水禽二元合金的特殊性、铸造工艺的独创性、装饰手法的精细与完美,表现出秦人对青铜材料的深刻感悟。它揭示了秦人不仅能创造出宏大军事题材的兵马俑,也能铸造出超乎想象的工艺之美的青铜水禽。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都能使人感受到秦人强大的创新能力。”
  由于陪葬坑靠近古河道,这批青铜水禽出土时已严重残破、锈蚀甚至部分完全钙化,考古人员通过科学的方法对文物进行了修复。随着科学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3D打印成为文物保护的新手段。展览现场还展出了一只3D打印的青铜天鹅,通过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将残破的文物复原,让观众欣赏到了艺术的完美性。
  屹立千年的秦始皇陵的神秘面纱还未撩起,关于K0007陪葬坑的疑问还有很多。为何只选择仙鹤、天鹅、鸿雁这三种水禽陪葬?谁是这批圆雕青铜水禽的制作者?它与1996年发现的动物陪葬坑有什么关系?希望不久的将来,通过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最终解开所有谜题。

文/图 梁飞燕)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