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国内企业聘用海外同行企业的离职员工被起诉的商业秘密案件时有发生。典型案例之一就是特斯拉诉小鹏汽车员工案。
案件详情
特斯拉在美国加州控诉小鹏汽车现任AI自动驾驶感官系统主管曹光植窃取商业秘密,并要求小鹏汽车公开其自动驾驶技术的源代码、交出自动驾驶硬件的图片、要求小鹏汽车员工接受质询。任职期间,曹光植个人的iCloud账户上传相关源代码的完整副本,总计上传了超过30万个与Autopilot相关的文件材料。接受小鹏汽车聘请后,曹光植从自己的工作电脑上删除了12万份文件并断开了与个人iCloud账户的存储服务。曹光植抗辩由于疏忽将源代码遗留源代码在电脑中,离开公司之后就未再接触或者做任何使用。
争议焦点
本案争议点在于:被告曹光植的行为是否侵犯了商业秘密。
焦点解析
美国企业在员工离职时普遍的做法是要求员工删除电脑内及个人存储账户内的所有商业秘密信息。本案中原告仅以遗留在电脑内的源代码和被告断开了个人iCloud账户的存储服务主张商业秘密侵权明显缺乏理由和证据。曹光植离开公司后再未接触过原告的商业秘密,同时诉讼发生后将特斯拉相关的电子装置或其中数位内容主动提供给特斯拉,进入其Gmail账户进行法庭鉴识分析。最终特斯拉起诉曹光植以和解收场,理由是特斯拉并没有掌握任何曹光植将自动驾驶代码提供给小鹏汽车的证据。
案件意义
国内企业自身发展过程中,跨境商业秘密侵权诉讼难免发生。在避免不了国外企业对国内个人或企业发起诉讼的情况下,如何自证清白或降低自身损失也是中国企业必须掌握的生存技能。
案件启示
如何规避国内企业商业秘密侵权风险?首先,需要会识别具有风险的行为,例如大量聘用海外人才、引进海外技术到中国市场、技术代工企业转型技术型企业等等。在难以避免发生上述行为的情况下,存在上述行为的中国企业需要更加注重降低商业秘密侵权风险。其次,要建立预防赔偿的管理预案。该管理预案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分:保存产品技术独立研发证明、员工入职时做好入职员工知识产权背景调查、内部实施商业秘密管理制度。在跨境诉讼中,保存产品技术独立研发证明是跨境企业自证清白或降低自身损失最为关键的一环。以软件企业为例,保存包括调研阶段、立项阶段、开发阶段、验证阶段、发布阶段、维护阶段、移转阶段的各种研发材料,并随时利用区块链等技术对研发材料进行取证。员工入职时应当调查员工的知识产权背景,研发时避免将该员工原任职企业的商业秘密直接应用到产品中,监控该员工原任职企业已发布产品与本企业研发出产品的相似度。内部实施商业秘密管理包括规范商业秘密资产归档工作、对文档加密、增加员工商业秘密知识培训等等。
跨境企业商业秘密侵权诉讼一旦发生,往往影响大、标的大、牵扯多。规避商业秘密侵权风险是每一家企业在跨境商业秘密侵权诉讼中必须掌握的生存技能。
(据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