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科技小故事
干洗技术的发明
  19世纪中期的法国,乔利·贝朗出生于巴黎一个贫民家庭。为了养活一家人,乔利13岁时就到一个贵族家里当杂工。一天晚上,贵妇人为参加晚会准备礼服,她让乔利熨烫一下。乔利非常疲倦,熨礼服时不小心碰翻了桌子上的煤油灯,煤油滴在了贵妇人的衣服上。贵妇人知道后,生气地说:“我要从你的工钱里把衣服钱扣出来,你就准备白给我干一年活吧。”
  乔利沮丧又无奈,他把这件沾染煤油的衣服挂在床前,提醒自己干活时要小心谨慎。过了些日子,他突然发现,被煤油浸过的地方不但没脏,反而比别处显得更干净。就这样,经过反复的试验,乔利研制出了洗衣剂。一年之后,乔利离开了贵妇人家,在巴黎开了世界上第一家服装干洗店。
  干洗技术诞生后的最初50年间,主要使用的是苯、煤油、汽油、樟脑萜等溶剂。这些溶剂都具有可燃性,由于这一致命缺陷,使干洗技术难以推广。1897年,德国莱比锡的吕德维格首创使用四氯化碳作为干洗剂。四氯化碳是无色、易挥发、不易燃的液体,而且洗涤效果好。但也存在缺点,就是带有刺鼻的异味并且有毒,对设备具有腐蚀性。直到1918年,欧洲人开始改用三氯乙烯来取代四氯化碳。三氯乙烯也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有似氯仿的气味。它难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但是,三氯乙烯同样是可燃液体,遇到明火、高热能够引发火灾爆炸的危险。虽然这样的溶剂仍然不够理想,但是人们对干洗技术的重视使其渐渐发展起来了。如今干洗店里常用干洗剂是在1928年被发明出来的斯陶达溶剂和一种从石油中提炼而成的溶剂——全氯乙烯,它们既无害于人体健康,又没有起火危险。

(张军)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