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初,正值春回大地,由省生态环境厅宣教中心组织带队的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集中采风活动接近尾声,邀请媒体团走进本轮采风最后一站——汉中市。
媒体团先后走访延长壳牌石油有限公司汉中西一环路加油站、中节能(汉中)环保能源有限公司、陕西汉江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汉中热力市政集中供热南郑区能源中心、陕钢集团汉中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等地,通过座谈、进车间,深入了解汉中企业在落实省市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方面的措施及成效。
“汉中,因‘汉水’流经此地而得名,自古就有‘中华聚宝盆’‘天府之国’的美称,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汉中位于秦岭南麓、汉江中上游,南北高山之间,由于地处盆地地形,冬季空气流动性差,污染物在近地面聚集,有时难以扩散和沉降。汉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出台《汉中市2023年秋冬季PM2.5污染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汉中市2023—2024年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以PM2.5治理为重点,强化系统治理,集中力量开展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秋冬季期间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变好11.5%,PM10、PM2.5浓度同比变好20%、14%,优良天数同比增加12天,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2天,大气污染治理成效显著。”汉中市环保局副局长王文忠告诉记者。
油气三回收为环境减负 媒体采风团首站来到位于汉中市青龙路中段的延长壳牌石油有限公司汉中西一环路加油站,加油站干净整洁,垃圾分类井然有序。“加油站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有员工14名、加油机4台、24把油枪,为了响应国家‘蓝天计划’,加油站在2019年将储油罐更换为双层储油罐,同时配备了三次油气回收装置,高效回收油气。”加油站经理朱红茹告诉记者,“一次回收是在加油过程中,通过油气回收泵将油箱中的油气回收至油罐中。二次回收是在油罐中安装油气回收设备,将油罐中的油气回收至储存容器中。三次回收是对储存容器中的油气进行进一步处理,通过吸附、冷凝等方法将油气转化为液体,再将其回收利用或进行安全处理。”
据介绍,加油站每年检测监控数据,每季度专业的承包商到站维护设备,加油站经理每周进行相关设备检查,员工每天对设备进行巡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二次油气回收的液阻,密闭性和气液比以及三次油气回收的非甲烷总烃排放均为合格。“加油站这样的油气三次回收过程有助于减少加油站油气对环境的污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汉中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补充到。
垃圾变能源为环境助力 采风团抵达位于汉台区徐望镇的生态循环经济产业园,观摩由中节能(汉中)环保能源有限公司负责投资运营的汉中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公司总经理薛保卫介绍道:“中节能(汉中)环保能源有限公司是中国环境保护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18年1月9日,注册资本金9785万元,是汉中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热电联产)PPP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单位。本项目是陕西省重点项目,是汉中市重点民生环保项目。项目总投资3.24亿,占地约90亩。总规模为日处理生活垃圾1500吨,一期建设规模日处理生活垃圾600吨,服务范围为汉台区、南郑区、城固县、勉县。一期项目于2020年5月动工建设,2021年3月2日首车生活垃圾进厂,2021年5月24日进入试运行,截至2023年12月底,累计处理汉中市生活垃圾55.93万吨,累计发电量21747.9万千瓦时,累计上网电量18095.04万千瓦时。”
汉中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操作原理是:抓斗将垃圾放入燃烧炉的进料斗,传送带将燃烧中的垃圾往前移动,并加入氧气助燃,保持炉内温度恒定在1000摄氏度左右,确保垃圾完全焚烧。燃烧产生的热量通过装有水回路的热交换器将内部的水转化为高温高压的蒸汽,带动蒸汽轮机产生机械能,机械能又通过发电机产生电力。在垃圾焚烧过程中除了会产生热量,还有底灰和烟雾污染物,底灰将被传送带送出冷却,最终用于铺路或建设中,烟雾则通过净化后排出。“一期项目自投运以来,日处理生活垃圾600吨,有效解决汉中城市垃圾污染和资源回收问题,充分实现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改善了汉中城市市容环境、生态环境、营商环境,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薛保卫告诉记者。
绿色制药 呵护大气 采风团走进陕西汉江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仿佛走进了一个大型的公园,园区绿化面积大,绿草如茵,清新自然。
据介绍,陕西汉江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70年,原老厂区位于汉中市北郊,老厂区对工艺有机废气采用两级洗涤加活性炭吸附的处理工艺处理后排放。为配合政府规划,按照工业企业“退城入园”要求,公司于2016年开始筹备搬迁工作,2023年整体搬迁至汉中航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新工厂。项目总投资约6.23亿元,环保设施投入约6800万元,占比近11%。
汉江药业集团负责人袁瑞说:“公司主要从事化学原料药生产,主要生产工艺流程是投料、反应、离心、干燥包装等。大气污染防治主要涉及工艺有机废气治理、污水系统恶臭治理以及锅炉烟气治理。化学合成制药工业目前主流的废气处理工艺是蓄热式燃烧技术(RTO)。公司投资1500多万元建立了一套三级洗涤+蓄热式焚烧(RTO)的废气处理设施,处理效率99%以上。处理后废气符合排放标准。污水系统和危废库房废气的特点是风量大,浓度低,治理方向主要是除臭。公司对好氧之前的污水池和危废库房进行了密闭和废气收集,采用三级洗涤+UV光离子的工艺处理后排放。锅炉烟气治理方面,公司选用了低氮燃烧器锅炉,共设置了三台4蒸吨和1台2蒸吨的燃气锅炉,锅炉烟气符合满足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在环境管理方面,公司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制定了完善的自行监测、污染物排放、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等环境管理制度,确保了生产经营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今后公司将用好、维护好环保设施,进一步强化源头治理和环境管理工作,将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放在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汉江药业集团负责人说。
生物质零碳供热 守护蓝天白云 “生物质是可再生的绿色清洁能源,污染小,供热保障性好,因为专业设备由专业人员集中生产,居民家无直接燃烧、易爆、高温等安全隐患。”汉中热力市政集中供热南郑区能源中心工程师何超告诉记者。
采风团走进位于西汉高速与天汉大道南段交叉口西侧的汉中热力市政集中供热南郑区能源中心。何超介绍,汉中热力南郑区能源中心是清华启迪控股集团实施的汉中市中心城区集中供热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厂区总用地面积25.86亩。热源厂设计供热规模为2台29MW+3台58MW生物质循环流化床热水锅炉。该项目于2018年10月立项,于2020年3月取得环评报告,2020年4月取得能评报告,2020年7月开工建设,2021年11月投产。自项目开工建设至今累计入统投资3.2亿元,已敷设热力主管网约11公里,代建换热站5座,供热能力约75万平方米。2022年—2023年采暖季,东方小区、华燕家属区、新苑小区、长空家属区、龙惠春天小区实现集中供热,实供面积约23万平方米,供暖户数为2875户。2022年—2023年采暖季,大河坎热源站共使用11322.32吨生物质燃料,折合标煤5138.61吨,替代天然气2878700立方米,减排二氧化碳5653.77吨,减排氮氧化物1.45吨。
根据项目发展情况,何超预计今后五年内项目供热面积可达到250万平方米,年消耗生物质原料8万吨,相当于2.9万吨标准煤,为农民增收0.28亿元,减少秸秆焚烧和森林火险的管理压力;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大小于天然气壁挂炉,与大型低氨燃烧天然气锅炉相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零碳供热。
绿色汉钢 践行超低排放 采风团最后一站来到陕钢集团汉中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汉钢公司”)。汉钢公司自2010年挂牌运营以来,高度重视环保工作,实施钢铁超低排放改造,不断推动环保工作再上新台阶,实现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近年来,汉钢公司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资源节约、低碳消耗、绿色发展”之路,公司先后荣获“全国冶金绿化先进单位”“钢铁绿色发展标杆企业”和全国第二批“双碳最佳实践能效标杆示范厂”培育企业、“陕西省十三五节能减排先进单位”“陕西省绿色工厂”等荣誉称号。
汉钢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积极响应国家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政策和陕西省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有关要求,2019年至今累计投入环保治理资金约12亿元,提前4年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任务,与2020年比较,实现污染物减排颗粒物20%、二氧化硫65%、氮氧化物53%。按照‘有排放点就有相应治理措施’的原则,梳理排放源1809个,全部完善了收尘、抑尘设施,除尘灰等粉状物料吸排罐车实现密闭输送。封闭原料场、车间厂房、转运站和皮带通廊总面积约21万平方米,配套超细雾炮46台、车辆清洗装置13套。建设了覆盖全厂的智慧环保系统,网格化布设安装高清视频监控120套、TSP监测115套、空气质量微站92套,有效落实了超低排放无组织管控治一体化。提高铁路运输比例,自2021年6月份清洁运输比例至今稳定保持在50%以上,大幅降低道路扬尘和车辆尾气排放。另一方面投资1200万元建设了充换电标准站,配备电动重卡10台,替代传统柴油重卡。建成了烧结活性炭脱硫脱硝、高炉渣水分离、亚临界煤气发电等一批节能减排项目,实施了高炉均压煤气回收、铁矿粉绿色均质烧结等节能减碳技术,污染防治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得到了全面升级。2023年公司环保设备运行费用投入约5.86亿元,吨钢环保成本达到167元,近三年污染物减排3000余吨,缴纳环保税1200余万元。”
2022年2月18日,省生态环境厅认定汉钢公司为环境绩效B-级企业,目前汉钢公司正积极申报中钢协超低排放改造有组织、无组织单元公示,全力创建环境绩效A级企业,努力发挥国企引领示范作用。
大气污染防治是一场持久战,必须久久为功。汉中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文忠总结:“2023年秋冬季污染防治以来,汉中累计整治重点区域涉气污染源4653个,整治率100%。市县政府投入4000余万元,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发放群众用电补贴,巩固5.38万余户清洁能源替代成效,新增清洁能源替代1.27万户、天然气用户5万户、城市集中供热面积47.6万平方米,散煤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深入推进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大气治理,持续加强面源综合整治。全市286家工地严格落实‘六个百分百’抑尘措施,985辆渣土车、商砼车全部纳入定位监控系统,建成123套生物质禁烧视频监控设施,全时段开展秸秆禁烧巡查。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将1040家涉气污染源纳入应急减排管理,实施精准管控;加强重点时段烟花爆竹燃放管控,秋冬季期间成功保良26天,比预测污染天数减少38天。”
汉中市将持续抓好《汉中市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7年)》实施,全面完成五年攻坚目标任务,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让群众享有更多蓝天白云。
(王一 记者 王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