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到了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呼吸道疾病多发的时间,春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提示其中就包括腮腺炎。
什么是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高发,传染性很强。以腮腺非化脓性炎症、腮腺区肿痛为临床特征。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之中,无免疫力的成人亦可发病。
主要临床症状 流行性腮腺炎大多发病较急,有发热、寒意等感冒症状,易累及下颌,在数小时至1-2天后,腮腺可明显肿大(“痄腮”),通常一侧腮腺肿大后1-4天累及对侧,这也是该病最典型的特征。
流行性腮腺炎是如何传播的? 传染源:早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患者在腮腺出现肿大之前6天到腮腺肿大后2周内均具有高度传染性。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能够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传播。妊娠早期可经胎盘传至胚胎导致胎儿发育畸形。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被感染,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尤其是在学校等人群密集场所。通常患过流行性腮腺炎后,人体可获得持久免疫力,少有二次患病。
预防措施:若发现腮腺炎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防止病情加重及并发症的出现。在发病初期将患者隔离,在腮腺肿大完全消失后5天可解除隔离,且对患者使用过的餐具等唾液接触过的物品进行彻底消毒。
接种腮腺炎疫苗、麻腮疫苗和麻腮风疫苗均可有效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接种2剂次疫苗可达到更好的保护效果。目前国家推荐儿童麻腮风疫苗的免疫程序是8月龄和18月龄各接种1剂次。
常见校园春季传染病还有哪些?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2-4天。从潜伏期末到急性期都有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感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主要症状: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
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预防措施:对乙醇、碘伏、碘酊等常用消毒剂敏感;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条件下30分钟可灭活。
诺如病毒
可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诺如病毒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人们常把它称为“冬季呕吐病”。我国的流行高峰从10月持续到次年的三月。诺如病毒潜伏期多在24-48小时,最短12小时,最长72小时,感染者发病突然。
传播途径:人传人及被污染的食物和饮用水。
主要症状: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较多。
预防措施:不给孩子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特别是无牌无证的街边小店。
水果和蔬菜食用前应认真清洗瓜果,最好去皮后再食用;贝类海产品一定要煮熟煮透方可食用。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高发于儿童期,具有高度传染性。
传播途径:通过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确诊水痘的患者要在家隔离14天以上,避免社区传播。
主要症状:发热及皮肤和黏膜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发生在胸、腹、背,四肢很少。
易感人群:人群对水痘普遍易感,但是主要发生在5-15岁之间的儿童及少年。儿童和成人都应该进行水痘减活疫苗的接种。
预防措施:常通风、勤洗手、常喝水;补充营养、不挑食;避免受凉,经常锻炼身体,生活作息规律;少去人群密集场所,及时接种疫苗。
(马艺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