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让野生动植物被发现被保护

陕西科技报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网红萌兽水獭在水中畅游、“未上色”的蝙蝠在洞穴里倒挂、活泼灵动的柳莺在枝头歌唱……青山绿水“引客”,越来越多的野生动植物在浙江省台州市“亮相”。
  近年来,台州市高度重视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强化自然保护地建设为抓手,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全域调查。
  多个珍稀物种“落户”台州
  台州市位于东海沿岸,地处海陆交界带,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许多近海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和繁殖地。
  去年6月,台州玉环市野生动物本地调查队员在例行海岛监测过程中,通过布设的红外相机,发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水獭的活动影像。视频中,水獭躯体较长,四肢短小,尾巴粗壮,对红外相机十分好奇,忍不住上前嗅嗅、看看,尽显灵动可爱。
  水獭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属于近危保护等级,被列为我国二级保护动物。这是台州市第二笔水獭重要野外记录,玉环市也成为浙江省内第五个拥有水獭影像记录的县域。
  台州市也是候鸟迁徙的“中转站”。每年,玉环漩门湾都会迎来大批候鸟,除了苍鹭、白鹭、鸬鹚等常见鸟类,也有黑脸琵鹭、黑鹳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值得一提的是,调查组在临海市牛头山水库附近隧道中做洞穴蝙蝠调查时发现,这个蝙蝠种群中,绝大多数蝙蝠毛色为棕黑色,唯有一只蝙蝠特别显眼,全身皮毛都呈现出黄白色。经过鉴定,确认这一白化个体为成年雄性大蹄蝠。
  “未上色”蝙蝠的发现对于国内的翼手目动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翼手目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数据。
  开展全域调查摸清“家底”
  为摸清生物多样性“家底”,台州市在生态资源保护上下足功夫。台州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开展生物多样性全域调查,台州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在温岭、天台、临海、玉环4地,陆续组织开展了野生动植物资源本底调查。
  截至目前,在台州市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以自然保护地为重点区域,共记录各类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60种、野生动物186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两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51种、野生动物89种;浙江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4种、野生动物78种。
  近年来台州市持续加强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不断扩展、优化,生境质量日益提升。通过实施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保护工程,加强黑脸琵鹭、中华斑羚、天台鹅耳枥、天台铁线莲、花榈木等野生种群的就地和迁地保护,使这些物种逐步摆脱濒临灭绝的风险,数量上呈现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有效促进了台州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
  为协同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台州市还开展了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长期样地建设,目前已建成样地59个,持续开展野生动植物的资源监测。
  未来,台州市生态环境局将持续加强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全面制止、惩处违法违规挤占生态空间行为,进一步维护生物多样性保障空间。

(据《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