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团组织是团结人民群众、维护社会和谐、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而妇联组织作为我国重要的群团组织之一,兼备政治属性和社会属性,在现实中具有资源配置、组织动员等多种优势。发挥妇联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最佳效能,关键在于强化党的领导,进一步明确组织角色优势,强化专业组织治理,在广泛链接、整合社会资源的基础上,加强对话协商机制和合作机制,从而整体推进妇联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多种效益。
一、强化党的核心领导是妇联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根本保障
党建引领群团组织改革、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是推动群团组织有效参与基层治理的重要基础。《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坚持党对群团工作的统一领导。党的领导是做好群团工作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的领导、党建引领,以党建带团建、带妇建,用新理念指导妇联组织更好地参与基层治理,积极结合群团改革工作要求,引导妇联组织围绕基层治理献计献策,有利于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需要强化党的核心领导作用。一是发挥党的思想引领作用。没有党的坚强领导,妇联组织在基层的工作便无法有效开展。党充分发挥其统一共识、统一思想、统一大局的引领作用,将党中央决策部署切实落实到为妇女群众服务的实践中。思想引领不仅能够增强妇女群众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更能够巩固党执政的妇女群众基础,为党的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群众支持。
二是加强党的组织引领作用。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基层党组织引领基层妇联组织及妇女组织参与基层治理,更好地服务妇女群体,满足妇女的多元需求。同时,妇联组织及妇女组织要自觉服从党组织的领导,把党的意志主张宣传到基层,积极充当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二、强化角色功能发挥是妇联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内在优势
妇联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这种定位要求妇联组织对上、对下都需要负责,也给妇联组织的角色定位带来了内部结构性矛盾问题。妇联组织的特殊历史背景和中国国情决定了其无法脱离政府,但又想在合法性和权威性方面证明自己的价值,因此如何处理双重角色的张力成为关键所在。
一是发挥妇联的政治属性优势。妇联组织可以依托政府的行政资源获得合法性地位,完成其他社会组织想做但做不成的工作。要充分发挥妇联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抓住政府职能转变的机遇,积极争取政府授权,主动承接政府转移出来的部分服务于妇女儿童的职能和项目。
二是发挥妇联的社会属性优势。妇联组织可以利用自身特性统筹社会资源,聚合社会力量,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要重视妇女群众的主体地位,积极动员广大妇女群体参与基层事务管理,完善代表妇女参与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机制。
三、强化专业组织治理是妇联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
蓬勃发展的女性社会组织既是提供社会服务的重点力量,也是妇联组织参与基层治理时的有力助手。妇联组织应充分发挥“联”字优势,积极动员女性社会组织力量,通过多方配合、通力合作,营造出各尽其责、各司其事、优势互补的良好互动格局,为妇女群体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要加强女性组织的孵化。通过培育专业型女性社会组织,实现组织孵化和基地孵化,进一步加强对妇女组织的技术培训、专业化服务管理,从而扩展基层妇联服务的载体,培养真正树立女性意识、了解妇女需求、理解妇联组织工作使命和理念的女性社会组织。
二要引导女性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建立及维系女性社会组织的本质是为了实现对妇女的增权,妇联组织在参与基层治理时,通过购买服务实现对女性社会组织的治理,进而实现对不同类型妇女的参与式增权,启蒙广大妇女群众积极参与基层治理,提升妇女群众自我管理、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广大妇女群众为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贡献巾帼力量。
四、强化社会资源整合是妇联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秘密法宝
整合社会资源、打造合作平台是妇联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重要路径。妇联组织要结合自身组织特点,在参与基层治理时,尽可能广泛链接社会资源,并加强与横向组织间的密切联系,不仅有利于改善组织资源匮乏的局面,扩大服务空间,更能够为妇女群众提供广泛的合作平台。
一要最大限度地链接社会资源,充分调动并形成服务于妇女群众的社会力量。广泛吸纳各行业内优秀女性人才成为地区妇联组织的专业干部,精准把握基层妇女群体诉求,提升妇联组织在妇女群体中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链接。
二要最大限度地统筹辖区资源,创新理念并形成服务于妇女群众的工作合力。妇联组织在参与基层治理时,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创新基层妇联组织设置、优化队伍结构、积极开展基层服务活动,根据妇女群众的特点和需求创新基层妇联组织新模式;吸引并凝聚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及高校资源,探索多机构合作的工作新模式;调动辖区妇女的积极性,引导妇女群众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妇联工作或社会活动,建立以妇女推妇联的工作新机制。
五、强化多元机制协同是妇联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长久之道
治理强调的是“合作共赢、良性互动”,妇联组织参与基层治理,只依靠自身力量难以实现效能最大化,这就要求妇联组织加强与政府、女性社会组织的合作,探索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实现妇联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长效发展。
一要建立完善的对话协商机制。妇联组织在参与基层治理时,要注重营造与民主协商基本思想相契合的平等氛围,建立良好的基层妇女对话机制,厘清妇女群众的实际诉求,通过倾听民意、表达民诉、凝聚民心等方式实现平等、友好协商;健全各种制度化协商平台,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二要建立长效的项目合作机制。将项目制作为推进妇联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战术支撑,通过项目化实现妇联组织与政府、女性社会组织的长效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叠加效应,进一步提升妇联组织的妇女服务能力和基层治理水平;同时抓好项目化的顶层设计,通过合作机制的构建,实现妇联组织、政府、女性社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常态化合作治理和日常化合作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