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特派员制度发源于福建,燎原于全国,是一项致力于解决“三农”问题的农村工作机制。科技特派员制度自推行以来,在助推“三农三生三宜”协同发展,赋能乡村振兴上发挥了重要作用。2019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指出,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年来,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队伍不断壮大,成为党的“三农”政策的宣传队、农业科技的传播者、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头羊、乡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使广大农民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乡村宜业赋能:科技特派员制度助推农业生产提质
产业兴旺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农业生产提质是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举措。科技特派员能够为乡村产业插上科技翅膀,助推农业生产提质增效。
一是提供农技指导,强化农业生产科技支撑。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之初是为了解决农村基层科技力量不足、科技服务缺位的问题。所以,提供先进技术指导,满足农户科技服务需求是科技特派员的首要任务。科技特派员“嫁接”到农村后,通过采取现场讲解、亲身指导、面授交流、集中管理培训等形式,对农户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示范和推广,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从而促进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
二是延伸产业服务链,拓展农业生产服务范围。科技特派员一头连着科技,一头连着生产。为了适应农村发展产生的新需求,提高农业产业的生产效益,科技特派员的服务范围逐渐由产业链前端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为农业全产业链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科技服务。
三是制定统一标准,保障农业生产服务质量。制定统一的服务标准是确保科技特派员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的必要之举。2023年11月,全国首个科技特派员服务标准《农业社会化服务 科技特派员服务规范》正式发布。科技特派员服务国家标准对科技特派员技术成果引进和推广、业务指导等服务内容做出明确要求,这有利于保障科技特派员的科技服务效果。
乡村宜居赋能:科技特派员制度助推农村生态向好
生态宜居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科技特派员下沉农村,除了能够促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还能够推动农村生态向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一是宣传“两山”理念,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永续大计。作为政策的宣传人,科技特派员能够通过对农民开展一些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宣讲,向农民传递“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二是推广生态技术,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科技特派员通过推广生态技术和生态种养模式,将绿色创新与科技创新相结合,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有效助推乡村产业实现绿色发展。
三是修复受损生态,助力农村环境改善。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对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科技特派员的实践内涵在推广中不断得到拓展。除了满足农民的科技服务需求,还能够通过研发推广生态作物、为农村生态环境修复提供科学指导等方式,助力农村生态环境改善。
乡村宜乐赋能:科技特派员制度助推农民生活富裕
生活富裕是乡村全面振兴的根本。实现农民生活富裕既要求提升农民物质生活水平,又要求满足农民精神生活需要。科技特派员下沉农村能够有效为农民安居乐业赋能,助推农民实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双重富裕。
一是带头创新创业,助力农民脱贫攻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些农村发展乏力,关键在于缺人才,缺发展引路人、产业带头人、政策明白人。”科技特派员对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据数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共有28.98万名科技特派员奔向脱贫攻坚前线,助力脱贫攻坚。
二是增加文化供给,丰富农民精神生活。实现农民精神富裕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必要举措。科技特派员通过挖掘乡土文化、发展乡村文化产业等方式,为广大农民提供丰富的文化服务,滋养农民精神生活。
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实施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农业增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需要继续以科技特派员制度为抓手,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持续推动农业生产提质、农民生活富裕、农村生态向好,绘就乡村宜居宜业宜乐的美好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