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种植天地
樱桃细菌性穿孔病的防治
  樱桃细菌性穿孔病是樱桃树常见的病害,在生产中若不及时防治,常会引起叶片严重穿孔、干枯,甚至发生早期落叶,影响树体的营养储备、树势、花芽分化等。
  发病症状
  发病初期,叶片上会出现淡褐色小点,随后病斑逐渐干枯并脱落,形成穿孔。当多个病斑相连时,会形成较大的焦枯斑块,边缘不规则。果实受害后,会形成暗紫色圆斑,中央稍凹陷,边缘呈现出水渍状。
  春季开花时,病原菌从气孔侵入叶片,随温度升高病原菌开始繁殖并形成病斑,最适发病温度为25℃—26℃。天气潮湿时,病斑上常出现黄白色黏质分泌物;干燥时,病斑及其周围常发生小裂纹,严重时产生不规则大裂纹,裂纹处常被其他病菌侵染而引起果腐。因此,花后是樱桃细菌性穿孔病预防的关键时期,应及时防治。
   农业防治
  加强果园管理,增施有机肥,避免偏施氮肥。注意果园排水,合理修剪,降低果园湿度,改善通风透光条件。秋后结合修剪,彻底清除枯枝、落叶等,集中烧毁。樱桃树要单独建园,不要与桃、李、杏等核果类果树混栽。
  化学防治
  谢花后,选择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1.5%噻霉酮水剂800倍液或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每隔7—10天喷洒一次,连续喷2—3次。

(杨淑娟)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