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安康市汉滨区西关小学:“体验式学习”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安康市汉滨区西关小学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契机,以科技教育为主要突破口,实施“科教文融合”发展策略,不断加强科学学科硬件建设,严格落实“双减”政策,充实科学学科师资,加强学科教研和培训,培养少年儿童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索出了“三个三”科学教育工作模式,引导学生开展“体验式学习”,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健全三项机制 保障工作落实
  健全组织领导机制。认真落实“全国科普日”和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的相关要求,组建了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主抓、科学教师和班主任齐抓共管的科普活动领导小组,确保科学教育与各项科普活动落到实处。
  健全科教育人机制。为了落实和体现《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科学课程的育人价值,全面培养少年儿童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不断提升师生科技素养、创新素养和合作素养,该校坚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学体验活动。结合“全国科普日”、陕西省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校园科技节”三大主题活动,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家庭基础作用和社会平台作用,形成校、家、社“三位一体”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实践能力的育人机制。
  健全宣传引导机制。在重要时间节点,向师生介绍“全国科普日”、陕西省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校园科技节”的内容及意义。利用校园公众号、微信客户端等有效载体对科学教育及实践活动等内容多频次进行宣传,营造出了人人爱科学、人人学科学、人人用科学的浓厚氛围。
  运用三种方法 拓展工作路径
  学校在组织各项科普活动过程中,不仅重视活动的启动、队伍的组建,更注重强化过程,主张班班有活动,人人有主题,全方位落实活动的开展过程。
  “请进来”。坚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为指导,以校园科普教育为基础,积极拓宽科普活动的渠道,与多个单位建立了科学普及合作机制。充分与科协、科技局等单位合作,寻求有效资源,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科普云游美丽陕西》《家庭避震指南》等科普材料引进校园,丰富了师生们的科学知识,有效补充了学校的科普宣传内容,受到了师生们的欢迎。结合“全国科普日”活动,每年邀请科普专家来校开展科普活动,《碳达峰 碳中和》《别让地下水“哭泣”》《国家版图,一点都不能少》等主题科普宣讲扩充了师生们对科学知识的了解,普及了科技发展历史,激发了师生们爱国、爱家乡的美好感情。
  “走出去”。把握每年重点科普工作的要求,先结合校情、学情,确定活动主题,再制定详实的活动方案,创建小组,有序组织学生开展科普学习,逐步落实调查、问卷、体验、实践、反思、总结等环节。分年级组织师生以研学形式前往汉江公园、气象站、瀛湖大坝等科普实践教育基地参加科普体验,引导学生亲身感受科技带给生产生活的便利。鼓励学生结合节约粮食、食品安全等主题,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在家里、在户外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各小组学生以问卷调查、科学小报、科普阅读、观察日记、统计图、科普绘画、调查报告等多种形式记录研究过程,上传研究成果,分工协作,深度参与,有序有趣。
  “搭台子”。科学素养的提升不能一蹴而就,一节节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课,为学生打开了科学的大门,培养了他们乐于探究的实践精神。一次次有针对性的科学调查活动,引导学生树立严谨的科研态度,培养了他们实事求是的精神。体艺节上,“科技创新”方阵的亮相总会博得全场欢呼;社团成果展上,科学社团的小制作、小发明总能吸引师生们驻足观看;“变废为宝”创意主题手工制作和环保服装秀活动为师生搭建了展现自我的舞台。老师和家长的积极参与,涌现出许多富有创意的作品和有趣的小故事,如四年级学生罗心垚的爸爸发挥水电工的专长,带着两个孩子制作了大气美观的神舟飞船模型和载人火箭模型,一经展出,罗爸爸迅速成为了学生心中的“偶像”。
  紧扣三大环节 创新活动形式
  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坚持以课程为基础、以活动为抓手、以竞赛为提高,紧扣“课程—活动—竞赛”三大环节,彰显科创魅力。
  开展高水平的教研活动。以“微教研”活动为平台,积极探索教学的新路径和提升教学质量的新方法。学科召集人胡维苗老师还将科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创作了许多科学心理绘画作品。
  开展有质效的实践活动。坚持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社团活动。利用课后服务等有限时间,组织学生开展科技教育活动,不断提升学生动手能力。
  开展高规格的竞赛活动。在连续六届的“校园科技节”和连续两届的陕西省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中,全校20个班级,1000多名学生全员参与。科学教师引领,各学科教师融入,参与活动内容涵盖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安全健康、创新意识等方面,做到了青少年科普工作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通过活动,老师努力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性与趣味性兼顾,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学生通过思考问题掌握了科学研究方法,通过科学调查学习与人沟通交流的技巧,通过科学实验体验到动手实践的乐趣,极大地提高了发明、创造的兴趣,增强了克服困难的信心,感受到创造所带来的喜悦与成就感,将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根植于内心。在2022年陕西省青少年科学体验调查活动中,该校有16份报告获奖,被评为“全国优秀学校”。在2023年的此项活动中,该校共有174人次获奖,被评为“陕西省优秀组织单位”。
  学校将继续整体构建科学素养培养体系,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不断激发儿童的科学兴趣,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为实现“科技强国梦”贡献力量,以不懈努力彰显新时代教育人的使命和担当。

(张蕾)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