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一书卷,铺展深深浅浅的记忆。
五千年的历史进程,涌现一批批为中华文明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他们在漫漫黑夜中向往着黎明。
中国早期社会充满着神权色彩,当时的占卜问天,造就了甲骨文璀璨的文化。王懿荣、刘鹗、罗振玉、王国维……细数这些为甲骨文事业做出贡献的人,他们不知道未来是阳光弥漫还是风雨交加,只是满怀对历史的敬畏,带着最初的理想,风雨无阻,凭借顽强意志开出了中华文明之花。
有一个人,以极大的责任感承受着难以言语的屈辱,在历史的隧洞里一意孤行。要说古往今来谁最具有不屈的意志,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屈辱地活着,就是要缔造逾越泰山的重量——《史记》。他低下头扛起泰山的高度,这样的司马迁,却最终无声无息的消失了,他写了多少历史故事,却没有给自己的故事结尾,或许,这是最好的结尾……
唐朝是“诗的时代”,李白的诗,浪漫细腻,杜甫的诗,有世态炎凉的沧桑。这就不得不提到“诗佛”王维,他和陶渊明一样,有着从容不迫的安静。王维年少时仕途得意,岂知世事难料,硬是被当成了“叛军”,而最终他靠才华自救。正是这段惊险的经历,才为唐诗文化注入了一丝禅意。
每读到宋,我都会惊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强大。《清明上河图》生动地描述了宋代的繁华景象,商业、农业得到极大发展,人口大量增加,当时的临安城就是一个国际大都市。
静静穿梭历史的长河,在旖旎的时光中得到心灵的洗涤。历史的阡陌,我们仍会遇到那些未开放的花,逢着一片蒙尘的绿叶。
(李小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