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项为期16年的全球研究对240万人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互联网的使用可能会提高幸福感的衡量标准,如生活满意度等,这挑战了互联网使用对人们福利产生负面影响的普遍观点。
5月13日发表在《技术、心智和行为》上的最新研究试图从全新的研究角度来了解互联网对人类的影响。“虽然互联网是全球性的,但对它的研究却不是。”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员AndrewPrzybylski说,“超过90%的数据集来自少数几个英语国家,这些国家大多位于北半球,以前的研究也大多聚焦在年轻人身上。”
为了弥补这一研究差距,Pryzbyl-ski和他的同事们分析了调查中关于互联网接入与八项幸福感指标的关系的数据。从2006年到2021年,研究团队每年通过电话或面对面访谈的形式,从168个国家的1000名15岁及以上的人群中收集数据。研究人员控制了可能影响互联网使用的因素,包括收入水平、就业状况、教育水平和健康问题等。
研究小组发现,与缺乏网络访问权限的人相比,能够访问互联网的人在生活满意度、积极体验和对社交生活满意度方面的得分高出8%。研究表明,在线活动可以帮助人们学习新事物,这有助于产生有益的影响。“这种积极影响类似于在大自然中散步带来的幸福感。”Przybyls-ki说到。
但另一方面的数据显示,在使用互联网较为频繁的人群中,对自己的居住环境不太满意的多是15-24岁的女性。Przybylski说,这可能是因为在社区中不受欢迎的人需要花更多的时间上网。他补充说,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互联网使用与幸福感之间的联系是因果关系还是存在关联。
“这项研究无助于最近关于社交媒体使用是否有害的辩论,或者是否应该在学校禁止智能手机,因为它不是为了回答这些问题而设计的。”来自维也纳大学的Tobias Dienlin说,“互联网的不同渠道和用途对幸福感结果的影响大不相同。”
“这是关于数字媒体使用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拼图。到目前为止,最乐观的的研究都表明互联网对人类会产生负面影响,但这项新研究无疑给我们打了一针强心剂。”德国维尔茨堡大学心理学家MarkusAppel说。
(彪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