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三秦科技群英传
董海林:平凡岗位亦可非凡
  头戴安全帽、兜揣对讲机,厚厚的眼镜片后面藏着一双小而有神的眼睛,一笑眯成一条缝儿,一口地道的方言让人倍感亲切。他就是24年扎根在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永坪炼油厂的董海林。
  在同事们眼中,“老董勤快,总是爱自己找活儿干。”“让干啥就干啥,从来不给车间添麻烦。”“一根筋,不只要干,干不好不罢休。”“热心肠、好脾气,把同事当家人……”
  董海林是永坪炼油厂联合三车间重整航煤装置运行二班的班组长。重整装置建设那年,20岁出头的他,作为催化操作工带着满腔热情主动报名,装置建成投运后的8700多天,他将血汗挥洒在这片热土上,硬生生从精神小伙儿熬成了油腻大叔。据他回忆,35岁那年,同事们就亲切地称呼他为“老董”了。无论是工作中尽责尽业的付出,还是对同事们的关心爱护,他都配得上这声“老董”。他的班组,多次荣获炼化班组、集团安全班组荣誉,他本人也多次荣获各级生产先进等荣誉。
  二十四载,由“工”磨砺成“匠”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作为一名老职工,董海林见过不少大大小小的事故,参与不同程度的检修工作。面对工作,董海林一点不含糊,听异响、摸设备、测温度、看关键点,每个犄角旮旯都要走一走、看一看……无论冬夏,每次巡检,都要出一头汗。
  2023年的一个早晨,天麻麻亮,睡梦中的技术员姚朝刚被一阵紧促的电话铃声吵醒。“重整装置‘四合一’加热炉出口法兰泄漏着火……”姚朝刚瞬间清醒,立马起身进厂。
  那天正值董海林巡检,检查完准备离开时,突然余光扫见加热炉附近管线有火光,他立即用对讲机呼叫操作工。在证实泄漏着火后,操作工被吓得不敢动弹。只见董海林扛着两个8公斤的灭火器跑来,二话不说开始灭火,同时让同事接蒸汽灭火。热浪一股股迎面袭来,而董海林沉着稳定,一边指挥现场,一边指导DCS操作,火被熄灭后他也不曾放松,一直进行着蒸汽掩护,直到车间职能人员、消防救援力量赶来。
  姚朝刚回忆起当天的情形:“好在火势不大,老董已经拿蒸汽掩护了,480℃的高温,要是晚十分钟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24年,身为高级技师的董海林,重整装置就是他的家,设备有故障,听声就能判断;操作异常,扫一眼DCS就能找到原因并解决。“老董带班,车间很放心,领导心里踏实。”董海林的同事汪二明说。
  一马当先,是班长也是“大哥”
  当了十多年的班组长,装置运行出了问题,董海林总是冲到最前面。有一次装置检修开工过程中,预加氢进料泵发生泄漏,整个泵房被油气笼罩,如果不能第一时间停泵会造成严重后果。几名年轻职工慌了神,平时好脾气的老董厉声喊:“你们谁都不许进!”说完自己穿戴好防毒面具、冒着高温冲进泵房进行操作。最终,泄漏点得以控制,他顶着满身油污回到大家面前。由于泵体温度高,关阀门时为了抢时间,董海林双手被烫了好多泡。班组成员魏宇晨说,那一刻,他特别想冲上去抱抱董海林。
  班组成员王亚丽回忆,去年春节她家水管爆裂,她和丈夫回老家过年,家中没人留守,回来时地板上的冰足足冻了五厘米厚,家里变成了“溜冰场”。王亚丽带着郁闷的心情跟同事吐槽了几句,没想到下班后,董海林和同事主动带着除冰工具来帮忙,足足三个小时,直到把家里清理干净才离开。“事先不知道他会来帮忙,我心里很感动。”后来王亚丽才知道,董海林家那天家庭聚餐,外地工作的亲戚都到场了,独缺老董一人。
  薪火相传,当好重整航煤“守护人”
  在董海林的手机中,收藏着一张珍贵的老照片,那是他爷爷与工友的合影。今年48岁的董海林是一名从延长县七里村走出来的“油三代”,他参与了航煤改造的全过程。而他的爷爷在1940年春参与了“红19井”的打井工作。祖孙二人一同见证了延长石油传统石油梦的壮大和航煤飞天梦的实现。这薪火相传的家风,让董海林对重整航煤装置有着特殊的情感,他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呵护着设备。
  作为炼化企业中的生产车间,一旦发生事故,必然会产生难以估量的危害,生产装置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董海林经常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及时查找存在问题,整改隐患,杜绝装置出现“跑、冒、滴、漏”现象。他还会带领班组人员不断学习,充分利用“人人上讲台”、“师带徒”、桌面推演等培训形式,培养青年职工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
  永坪炼油厂联合三车间副主任冯巍介绍:“车间考虑到董海林年纪大了,长期的倒班生活让他患上了胃病,我们担心他的身体,打算推荐他到辅助车间或者清闲一点的岗位,但被他拒绝了。”
  董海林告诉记者:“我自从参加工作就在这里,我觉得在这上班最舒服,对装置和同事们都有感情了,换个岗位反而不适应,等实在干不动再说吧!”
  董海林就是这样,在岗位工作中以身作则,带领班组主动参与车间技术攻关项目小组,自主创新,结合生产运行想办法、求实效、深挖潜能。
  24年的时间,早已让董海林褪去了青涩,一线工作的经历,练就了他沉稳、干练的工作作风。作为生产一线的螺丝钉,他用自己的力量,带动班组的力量凝聚攻坚合力,用主人翁的责任感为企业贡献着一份平凡亦不平凡的担当。他只是千万延长石油人中的一员,在他的身上,闪烁着很多一线“小人物”的光芒,平凡真实且踏实。

(康汶 张嘉 记者 高世杰)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