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果是椰子做的吗?

陕西科技报

  椰果白花花,像极了椰肉,名字里还带个“椰”字,你是否好奇过它和椰子有什么关系?
  椰果和椰肉傻傻分不清
  椰子是棕榈科椰子属乔木的果实,外壳由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三层结构组成。其中,外果皮是一层薄而光滑的皮层,中果皮高度纤维化,表现出我们常见的“毛椰子”形态,内果皮是木质化的棕色硬壳。通常,我们食用的部分是椰子的椰乳,有固态与液态两种形式。固态椰乳就是我们常说的椰肉,附着在内果皮上,可以制成椰蓉、椰油等产品。液态椰乳就是常说的“椰子水”,位于椰子内部的空腔处,透明状略微泛白。我们从小喝到大的国民饮品“椰树牌”椰汁其实是椰奶,是椰肉和椰子水的混合体。那椰果到底和椰子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椰果的“椰”字倒也不是空穴来风。十九世纪初期,菲律宾人偶然发现,废弃的菠萝汁经过发酵后会变成一种耐嚼的果冻状食物。由于当时的菠萝产量不稳定且种植成本高,菲律宾人便尝试用同样的技术用在椰子上进行复刻,椰果由此得名。
  由此不难发现,椰果其实是菌类生物利用椰子水发酵而产生的凝胶物质。木葡糖酸醋杆菌是醋酸杆菌的一个亚种,它是椰果制作的“功臣”。在传统发酵过程中,木葡糖酸醋杆菌会利用椰子汁中的葡萄糖进行反应,让葡萄糖通过苷键连接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织成具有紧密结构的“大网”——纤维素,发酵后富集在椰子汁表面的凝胶物质就是我们熟知的椰果。参照我国的农业行业标准(NY/T 1522-2007),椰果被定义为“椰纤果”,从这里的“纤”字我们也可以窥得一斑。
  从本质来讲,椰果和奶茶里常见的其他小料像仙草、寒天、蒟蒻等都根出同源。凉粉草制作的仙草冻、红藻制作的寒天以及魔芋制作的蒟蒻,它们的主要成分都是生物合成的纤维素。
   细菌纤维素的“七十二变”
  不要用有色眼镜看待细菌纤维素。纤维素是自然界合成量最多的生物大分子。一般而言,纤维素主要由随处可见的植物合成,但与之相比,细菌合成纤维素具有其独特优势,如纯度高、聚合度高、结晶度高等等。也就是说,利用细菌生产出来的纤维素杂质更少,里面没什么其他的奇怪物质。且其物质结构更紧密,强度高,抗压等机械性能更好。
  由于“性能”出众,细菌纤维素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除当作食物与食品添加剂的原材料外,细菌纤维素还可以用于造纸。研究发现,当植物纤维混合3%的细菌纤维素后,耐折度提高了44.7%,耐破指数提高了17.9%。在医学领域,由于细菌纤维素生物活性高、生物可降解性强且无过敏反应,因此被用来制作人工皮肤、人工血管、人工角膜等生物医疗用具。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由细菌纤维素构成的椰果虽然本身很安全,但商家为了使其更具风味,我们在奶茶店里喝到的椰果通常还会被二次加工。商家会在椰果中添加色素、香料等添加剂,这些物质如果摄入过多就会对人体产生一定危害。

(据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