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任娜)5月31日,2024年第二届“非遗数字传播与创新发展”论坛在西北工业大学举办。《全球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传播研究报告》在论坛上首发。
在人工智能浪潮下,如何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转化备受关注。数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借助数字技术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采集、记录、存储、传播和再创造的过程,它是对传统非遗文化的数字化保存,也是创新性传承方式,为非遗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围绕“群智协同新质非遗”主题,来自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西北工业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以及国内院校的百余位数字非遗领域专家学者、代表性非遗传承人及产业界人士共同探讨了数字非遗发展与传播的核心问题与趋势。其中,西北工业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杨军昌教授从古代黄金工艺出发,深入探讨出土文物的数字化研究与价值挖掘。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薛可教授详细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下的创新路径与发展策略。
在数字非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的支持下,由西北工业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数字非遗联合课题组共同完成的《全球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传播研究报告》,着重研究了全球五大洲十四个代表性国家的数字传播技术、实践和案例,总结了全球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传播的基本概况和关键技术,力求提升相关领域研究人员的视野,助推我国与其他国家开展非遗数字保护与传承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