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炎炎夏日,在开着空调的办公室内常常会出现这样有趣的一幕,男士们往往身着T恤,自如地穿梭于各个角落,而女士们则常穿着外套,不时还会轻声抱怨“好冷”。这种对温度感知的显著差异,使得空调温度的控制权成为了夏日办公室中的一个小插曲。
实际上,这种温差感知的差异并非偶然现象,而是普遍存在的。根据《自然》杂志发表的研究,荷兰科学家们通过小样本测试发现,女性在大约25℃的环境中会感到最为舒适,这一温度比男性偏好的温度高出约3℃。在同一办公室内,男性觉得舒适的温度,女性却觉得过低。
女性相对更容易感到冷,这主要与雌性激素的变化有关。雌激素的波动会影响血管收缩,进而影响血液循环。随着女性生理周期中雌激素的变化,体温也会发生波动。当雌激素水平降低时,它会刺激体内血管收缩,导致血液循环变慢,代谢速度减慢,进而使身体产热下降,让女性更容易感到寒冷。
此外,肌肉量也是影响体温的一个重要因素。男性由于食量大、肌肉多,新陈代谢更快,因此产生的热量更多。相比之下,女性产生的热量较少,因此更容易感到冷。
有趣的是,《美国自然人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指出,从基因层面来看,由于女性的骨架相对较小,皮肤散热速度更快,这也降低了她们的御寒能力。同时,女性对冷的敏感度更高,而男性的皮肤温度传感器则相对迟钝。
值得一提的是,《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期刊上的研究显示,在较温暖的室内办公环境中,女性的工作表现会更好。研究发现,房间温度每升高1℃,女性在数学和语言测试中的表现都会有所提升。
考虑到节能环保、健康以及工作效率等多方面因素,我国《公共建筑室内温度控制管理办法》规定,公共建筑内部在夏季的温度应不低于26℃。这一温度设定既有利于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又能保持室内外温差适中,有利于人体健康,同时还能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姚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