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偶尔会在河岸中形成一条新的路径,这种现象被称为撕裂。“一般来说,河流的主河道每千年左右会移动一次。”瓦赫宁根大学与研究中心的地球科学家伊丽莎白·张伯伦(ElizabethChamberlain)说。作为主要作者之一,他带领团队研究了孟加拉盆地大地震和恒河撕裂的级联灾害,相关内容近日发布于《自然-通讯》。
“随着河流对河岸的不断侵蚀,撕裂通常会持续数十年。”哥伦比亚大学拉蒙特-多尔蒂地球观测站的地球物理学家迈克尔·斯特克勒(Michael Steckler)说,“一般来说,较小的河道会发生变化,像恒河这样的大河不会那么容易被改变。”
张伯伦、范德比尔特大学地质学家史蒂文·古德布雷德(Steven Goodbred)及其同事在研究恒河以前的一条河道时,在一个正在挖掘的池塘中发现,垂直的沙柱从泥浆中伸了出来,这是地震搅动沉积层时才会形成的地震岩结构。
通过一种使用光来确定沙子或泥粒最后一次出现在地表的测年技术,科学家们确定,这一地层在2500年前的一次地震中被掩埋。类似的分析表明,沉积在旧恒河河道中的最后沉积物具有完全相同的年龄,恒河下游85公里处的第二条残余河道中的沙粒也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
地震引起的恒河撕脱十分严重,该团队称这种危险为“级联风险”,因为它增加了该地区地震的伤亡人数。“大地震本身就是破坏性的,如果一场大地震还使一条巨大的河流突然移动,它带来的伤害是无法想象的。”张伯伦说。
该团队希望其研究能够帮助政策制定者规划和减轻恒河三角洲及其他地区的洪水灾害。“我们要了解过去地震之间的联系,这能为低地河流如何应对全球大地震提供思路。”张伯伦说,“特别是在构造活跃、人口稠密的地区。
(彪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