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构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提升院校科技创新服务能力
——以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杨宫印 贺建锋 赵增逊 崔鹏艳
  摘要:为进一步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企业、学校双主体作用。行业龙头企业、高水平高校、职业院校共同牵头,分别组建各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旨在推进社会经济转型升级和院校高质量发展。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深度参与铁路建筑类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不断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共建科技平台、共享科研成果等途径,有效提升了学校科技创新服务能力。
   关键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共同体、科技创新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随之,中办国办、教育部等部门相继印发了《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通知》等系列文件,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行业龙头企业、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牵头,联合行业上下游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跨区域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着力打造一批行业领先的技术创新中心,为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发展提供充分高效的技术、人才支撑。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以铁路工程建设为主体,以铁道装备制造与养护运维为两翼的特色高等职业院校,2019年,学校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学校聚焦铁路智慧建造、“互联网+材料”、工程智能监测、铁路“四电”集成等行业关键技术,依托国家轨道交通装备、全国隧道与地下工程智慧建造等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改革、构建“项目支持—创新研究—平台孵化—成果转化”科技创新服务模式,有效助推行业企业技术转移升级和学校高质量发展。
  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意义
  1.行业企业转型升级的源泉
  企业通过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方位参与高校教育过程,使毕业生能够提前参与企业实践、了解岗位标准,能够较好的优化企业人才结构;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协同开展科研攻关、“四新”研究及应用,不断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与市场竞争力;校企联合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能够快速转化为企业生产需求,降低企业转型成本。
  2.学校提升科技创新水平的内动力
  学校通过不断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能够更好地了解行业企业科技需求和发展趋势,及时优化和完善科研要素结构、调整科研方向,确保创新链更好地支撑产业链;校企共建生产性实验实训基地、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加强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的有机结合,提高学校的创新能力和科技服务水平,也可更好地反哺教学;同共体可为科研教师提供更好更多的科学研究、应用实践的机会,推进学校创新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3.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组建行业共同体是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抓手,有助于政府汇聚行业优质的教育资源、科技资源、人才资源。基于“多元主体、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合作理念,打造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为一体的共性技术服务创新平台,能够加快推进产教融合、职普融通、科教融汇,有效促进产教布局高度匹配、服务高效对接、支撑全行业发展的产教融合新型组织形态。
   三、提升院校科技创新服务能力的方法路径
  1.协同创新工作机制构建
  共同体协同创新机制是主导科技创新服务工作成效的内动力。各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本着“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基本原则,相继印发《行业产教融合校企技术协同创新工作指引》《行业产教融合供需信息实时反馈与响应工作机制》等制度,进一步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责任与义务、风险与收益等关切事项。学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根本,逐步健全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制度体系,初步形成了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开放、集成、高效”的科技协同创新工作新格局。
  2.产业供需匹配顶层设计
  共同体聚焦行业企业未来发展需求,瞄准核心技术攻关,不断调整行业产业结构、优化教育布局,拓宽基于行业产业升级态势的产教供需匹配的科技合作领域。学校成立了产教融合处,与科技处合署办公,构建了以校领导为组长、二级学院为主体的“分区域”走访共同体成员单位的供需对接模式,根据行业发展规划及科技需求,及时调整专业布局、科研方向、科技人才培养格局等,为学校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匹配提供基础保障。
  3.科研服务平台共建共享
  共同体通过不断吸纳行业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汇聚行业人才、技术、资本、政策等科技要素,旨在打造一批行业领先的技术创新中心,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结构和区域产业布局。学校与中铁一局、中铁二十局等共同体成员单位,共建轨道交通未来产业创新研究院、产业学院、技术应用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共同开展超长深埋海底隧道、川藏铁路极端条件隧道施工与监测等方面科技服务合作,构建了“先导研究—科技创新—应用推广”一体化、全方位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4.科技创新团队多元融合
  共同体成立由院士、行业领军人才、大国工匠组成的专家顾问团,组建“科学家+工程师+经理人”科技队伍,有效应对科技创新对交叉学科研究、交叉团队组建的迫切需求,实现科研资源与知识资源的优势互补和深度共享。学校组建以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陈馈院士、中铁一局技术研发中心主任徐宏、国家技能大师叱培洲等专家团队为引领,以企业技术专家、高校资深教授、学校骨干教师为主体的多元化、多梯队科技团队,为开展科技服务提供有力支撑。
  5.科技成果转化协同发力
  共同体汇聚了政府、高校、企业、行业等资源,不仅能有效发挥各科创基地、工业园区、孵化平台、技术转移机构的工作职能,还能更好地增强各方的合作发展信心和强强合作的频次,促使更多的科技成果高效、精准地落地转化为实践应用,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学院坚持“扎根铁路、开拓创新、强化特色、支撑发展”的理念,依托共同体加强与西安交大技术转移中心、渭南市创新创业孵化器等机构合作,助推路基变形病害微变形扰动快速整治技术、地铁渣土就地制备免烧砖技术等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有效打通了科研成果的“最后一公里”。
   四、总结
  深度融入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是提升院校科技创新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院校应该把制度创新作为校企深度融合的重要引擎,把科技平台、团队共建作为打通创新链与产业链的重要抓手,把联合开展科技合作、技术攻关作为合作共赢、协同发展的关键手段,着力打通“产学研资用”链条。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与行业龙头企业、高水平高校共同探索、优化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实体化建设模式与路径,持续提升学校科技创新服务能力,为陕西经济社会、铁路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陕铁力量”。
  2023年度陕西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攻关项目-23GG012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