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2024年第一季度天津市地质钻孔数据集”入表确权,这是天津市首例数据知识产权资产入表案例。地质钻孔数据,能为工程勘察、智慧城市建设、城市运维治理等多领域提供信息支持。天津搭建知识产权交易平台,为企业提供数据要素咨询及数据资源存证、登记、评估、入表等全流程服务,成为我国知识产权事业不断发展的生动注脚。
今年6月,国家知识产权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知识产权人才工作有关情况。截至2023年底,我国知识产权人才规模已从“十三五”末的69万人增长至86万人。其中,行政管理和执法人才数量超3万人,助力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稳步提升;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知识产权人才数量也快速提升,促进知识产权运用效益加速释放。知识产权人才队伍总量增加、结构优化,促进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更加完善,为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注入人才活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在各地实践中,一些受到市场欢迎的新模式不断涌现,知识产权保护对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重庆市积极探索完善知识产权市场化定价和交易机制,推动企业以作价入股的方式转化高价值发明专利;北京、浙江、陕西等多个省份探索专利“先用后转”模式,许可企业“试用”创新成果。这些知识产权保护新模式,不仅可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还能提高科技研发投入的回报率。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从而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未来竞争中占据主动。
知识产权保护与科技创新相互影响。保护专利有利于激发创新热情,而技术进步特别是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也对知识产权保护提出新的挑战。新业态新领域相关权益的确认和保护尚未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知识产权侵权多发易发的现象仍然存在。比如,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侵权更具有隐蔽性,如何有效防范?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日益广泛,如何确定著作权归属?解决好这些新问题,必须进一步健全知识产权评估体系,提升新兴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知识”关乎科技发展,“产权”涉及法律保障,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也应从这两个方面入手。要跟上技术升级步伐,不断提升立法水平,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重点领域、新兴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确定数据权益归属,为创新主体提供清晰稳定、可预期的行为规则。同时,持续完善司法工作,强化知识产权源头保护、协同保护,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惩治力度,特别是要全面落实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让“真创新”受到“严保护”。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更好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随着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和治理能力的提升,知识产权保护的法治堤坝必将更加牢固,为保障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更多助力,从而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劲动能。
(据《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