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延安市坚持把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以“有解”思维和“优解”路径解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活力,全力推进新时代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聚焦建设全国苹果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小苹果”变成群众增收致富的“金苹果” 组建了延安苹果研究院,加强发展规划、产业政策研究和全产业链技术研发应用,建成全国最大的苹果种质资源圃,标准化种植基地占总面积的94%,成为全国集中连片规模最大的优质苹果种植基地。
推进苹果产业和食品加工、果园机械、包装材料、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等产业贯通发展,中国供销延长果业深加工、延安安德利果蔬汁等项目加快推进,果业企业达到609家,年转化鲜果能力62.1万吨,打造了安塞南沟等农旅融合观光园区50个。
发挥国家级洛川苹果批发市场引领作用,拓宽国内国际、线上线下营销渠道,“洛川苹果”品牌价值达到829.16亿元、位居全国水果类价值榜首。延安苹果在全国中高端市场占有率达到68%,畅销中东、欧盟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育引进自然搭档等苹果电商企业549家,线上销售额突破44亿元。
聚焦建设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
能源化工产业加速向高端多元低碳迈进 坚持稳煤、扩油、增气、兴电并举,依托科技创新促进工业稳产增产。黄陵矿业建成全国首个智能化无人综采工作面,煤炭矿井综合机械化开采率达100%;推广水平井、CO2驱油等技术,建设智慧化油田;全力推进煤电和新能源两个千万千瓦级电源基地建设,建成火电装机609万千瓦、新能源装机373万千瓦。
聚焦“五集五区”建设目标,将原有20个县域产业园区整合为14个,其中黄陵、洛川、延川3个工业园区产值分别达到200亿元以上。推行“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对园区实行评星定级和奖励激励,持续推动园区提档升级。
加快建设省级能源装备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全力推进石油化工、煤化工、煤电等重点工业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延安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延长油田伴生气等项目达产达效,化工产品种类达40多种;建成延长LNG闪蒸气氦气回收、宜川新源LNG提氦等项目,2023年生产氦气20.35万立方米;陕煤黄陵店头电厂、延长石油富县电厂等4个火电项目一期建成投产……
聚焦建设革命文物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
革命圣地红色印记更加鲜明 深入挖掘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张思德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独特价值,统筹用好中国延安干部学院、陕西延安干部学院、延安大学等师资力量,打造了枣园、杨家岭等16处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推出“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延安精神及其时代价值”等专题课程,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推进桥儿沟、西北局旧址等片区集中连片保护,巩固提升枣园、杨家岭等十大革命旧址保护成果,建成抗大纪念馆、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等19座革命类纪念馆,延安博物馆建成开放,清凉山石窟、钟山石窟等5处国保石窟寺数字化保护取得阶段性成效。
同时,全面提升景区文化内涵和服务质量,累计建成黄帝陵、延安革命纪念地、壶口瀑布、延川黄河乾坤湾4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延安红色(影视)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加快建设,《延安保育院》《再回延安》《延安 延安》等演艺精品深受市场青睐。
聚焦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圣地蓝”“延安绿”成为新的靓丽名片 加大绿色低碳、清洁开采等技术攻关力度,“煤矸石制陶粒循环利用”“二氧化碳及工业废盐资源化利用”等一批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应用,2023年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20年下降14.94%。延安云计算数据中心成为华为政务云重要服务节点,“无锡·延安”智算中心建成运营,省政务数据异地灾备中心落地延安,延安市被确定为全省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示范区。
坚持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修复、水灾害防治、水环境治理、水文化挖掘、水价值转化“六路并进”综合治水,国控、省控和市控出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连续两年达到100%,入选国家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市、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和全国市级水网先导区。抢抓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和“三北”防护林工程六期等重大机遇,持续推动国土绿化,巩固提升退耕还林成果。
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2023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23天,连续四年进入国家达标城市行列。扎实开展油煤气生态环境专项整治,深入推进黄河流域“清废行动”,清洁井场保持率稳定在95%以上,煤炭开采和洗选企业清洁矿井建成率达到100%。
(记者 张祎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