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揭秘彩虹与蓝天背后的科学
  在浩瀚的自然界中,每一抹色彩都蕴藏着科学的奥秘,其中,彩虹的绚烂与蓝天的深邃尤为引人入胜,它们不仅是视觉上的盛宴,更是光学原理的生动诠释。
   彩虹:光的色散
  光的色散是理解彩虹形成的关键。色散指的是介质的折射率随光波长的不同而变化的性质,这导致不同波长的光因具有不同的折射角在穿过介质时被分解开来。光波的波长越长,折射角就越小。
  阳光实际上是由不同波长的光组成的,可见部分一直从较短波长的紫光到较长波长的红光。当阳光照射雨滴时,它首先遇到雨滴的表面发生折射,沿着雨滴内部前进。随后,光线在雨滴内部经过一次或多次反射,最终从雨滴的另一侧再次折射出来,射向我们的眼睛。在这个过程中,不同波长的光波因为折射角度的不同而被分离,形成了光谱。由于红光的波长较长,其折射角度相对较小,因此被偏转得最少,通常位于彩虹的最外层,而紫光的波长较短,折射角度最大,位于彩虹的内侧。这样,我们就通过雨滴折射看到了由赤、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的美丽彩虹。
   蓝天:光的散射
  当我们抬头望向晴朗的天空,一片蔚蓝映入眼帘。有人说这是因为占大部分地球表面的海洋是蓝色的,蓝色光被天空反射后进入我们的眼睛,所以看到的是蓝色,事实真是如此吗?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光的散射了。1871年,一位名叫瑞利的科学家做了光的散射实验,他将平行自然光射入了牛奶与水的混合液中,发现在透射正方向,长波成分的光居多,呈现橘红色;而在透射方向两侧,则多为短波长的青蓝光。因此得出,短波长的光更容易被散射,而红光等长波光的穿透力更强。
  在晴朗的天空中,阳光穿过大气层时,会遇到无数的空气分子和尘埃微粒。这些粒子对太阳光中的短波长成分,也就是青蓝光向四面八方的散射较强。所以,当阳光穿过大气层而不直射入眼时,大量的蓝光被散射到我们的眼中,使得天空呈现出蓝色。
  此外有趣的是,在早晨和傍晚时,太阳光斜射,穿过更厚的大气层才能到达我们的眼睛,此时更多短波长的光被散射和吸收,而橙红光等长波光被保留,使得我们直视看到的朝阳与夕阳呈现美丽的橘红色。
  彩虹与蓝天,作为自然界中最迷人的景象之一,它们不仅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视觉盛宴,更是光学原理的生动教材。通过探索光,我们不仅能够解开这些奇观背后的科学秘密,还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光这一神奇物质在宇宙中扮演的角色。

(西北工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阮奕晨)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