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张祎豪)8月6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自2021年全面实施禁渔以来,我省共开展执法巡查16546次,清理“三无”船舶4551艘、清理违规网具18.4万顶,“三无”船舶、违规网具基本实现了去存量、遏增量、控变量、清乱象。
聚焦重点水域、重点时段、重点场所,公安、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勤联动,紧盯捕捞、运输、加工、销售各环节,全链条打击;健全跨省、跨市、跨县区域联合执法机制,开展“四清四无”回头看专项行动。三年来,全省共开展执法巡查16546次,其中,联合执法2563次,出动执法人员49254人次、出动执法车辆15596辆次、出动执法船艇1325艘次,水上巡查22200公里,各地农业农村部门累计查办涉渔案件618起,移交司法138案157人,公安部门侦办涉渔案件277件,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405名,收缴渔获物1300余公斤,市场监管部门办理涉渔案件78件。
全面落实农业农村部渔政执法有健全执法机构、有充足执法人员、有专业执法装备、有经费保障、有协助巡护队伍、有公开举报电话的“六有”要求,省级财政每年列支4000万元专项经费,保障长江禁捕工作顺利开展。涉及禁捕工作的4市31个县(市、区、管委会)均成立农业综合执法队伍或渔政执法大队,配备专职渔政执法人员206名。在重点水域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宝鸡、汉中、安康、商洛4市共设置视频监控点位168个,覆盖汉江、嘉陵江、丹江及10个保护区等水域岸线478公里。全省长江流域有渔政执法船艇11艘,执法车辆36辆,无人机46架。吸纳村民、志愿者、河湖保洁员等1909人组建护渔队伍74支,协助开展渔政巡护工作。省市县三级主动公开举报电话,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基本形成了人防技防结合、专管群管并重的执法体系。
同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制定方案,涉“三无”船舶家庭891户2044人逐户逐人建立跟踪档案,“一人一档”跟踪保障退捕渔民115人,全部纳入基本养老保险保障,有就业意愿的980人全部实现就业创业,免费就业培训200人次。
在我省各部门通力协作下,汉江、嘉陵江、丹江流域水生生物种类增多、个体增重、资源总量明显增长。2023年比2022年监测到的鱼类品种增加了15种。多年来未监测到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川陕哲罗鲑,从2021年开始,多次监测到一定数量种群。
未来,我省将持续加强宣传引导,定期通报禁渔工作进展,回应群众关切问题,凝聚社会共识。及时公布涉渔违法典型案例,深入开展警示教育。每年与全国同步开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活动,广泛宣讲禁渔政策法规,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保护长江生态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