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使用“傻瓜机”的人会更快乐?


  如果现在把手里的智能手机换成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的“傻瓜机”,你能想象自己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吗?根据外媒报道,很多民众开始告别智能手机,用起了那些仅有通话和短信功能的“傻瓜机”。很多数码媒体纷纷为人们推荐“2024年最佳傻瓜机”,这俨然成为了一股新时代的逆流。
  手机过度使用已成常态
  早在2013年,有研究者将这种与电子产品划清界限的做法定义为“数字排毒”,指的是一个人一段时间内避免或减少使用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以此来缓解压力或专注于现实世界中的社交联系。
  智能手机是我们与互联网世界连接的重要手段,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因如此,如今很多人都已经表现出了一定的手机过度使用的倾向。根据每日经济新闻在2022年发起的调研显示,24.9%的受访消费者每日使用手机的时长超过10小时。其中,重度使用(每日10—15小时)的用户占比为21.1%;3.8%的用户每日手机“不离手”,使用时长超过15小时。
  瑞典的一项针对4156名20—24岁年轻人在长达一年的随访研究中,调查了手机使用频率和心理健康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与低手机使用频率的人相比,高使用频率的人在睡眠障碍和抑郁症状上的得分更高,同时感知到的压力水平也更高,这种压力往往源自他们不断检查手机上的消息和社交媒体的需求。
  “数字排毒”有什么好处?
  研究发现,给我们的生活来一次“数字排毒”,尝试2—3个星期的时间内减少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使用,能给我们的生活感受带来明显的改变。具体来说有以下好处:
  生活节奏更为轻松
  长时间频繁地使用手机,会让我们的大脑接收到过度的信息,然而注意力却是有限的,信息过载会让注意力处于涣散的状态。当我们开始减少手机的使用时间和频率,注意力就不会总是处在被动消耗的状态,而是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这会让我们感觉生活处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这也意味着会有更多的时间参加线下活动来充实生活,这些因素都能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生活时间更为宽裕。
  心理健康风险降低
  手机和网络成瘾往往与心理健康问题有关,当现实生活中面临着高度的压力,感到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时,人们就会采用长时间沉迷手机和网络的消极应对策略,以逃避现实中的不顺心。由于情绪没有得到良好的宣泄,现实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所以心理困扰反而会变得更为严重,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
  减少手机和网络的使用,一方面能够促使我们采用更为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主动地想办法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另一方面,睡前减少手机的使用时间,也能提升睡眠质量,大脑得到了充分的休息,情绪也会变得更加积极。
  社会关系质量提升
  尽管使用社交媒体的初衷是为了增强与他人的社会联系,但是心理学家认为,这会强化人们的错失恐惧症和社会比较的倾向。我们会总是处在害怕错过社会热点而显得落伍的焦虑之中,每当看到别人在网上晒的精致生活,就会觉得自己的生活过于平淡无聊。
  这些因素会让我们越来越沉溺于在社交软件上观察别人的生活,将越来越多的现实朋友变成网友。而减少社交媒体的使用,能够增加出门走亲串友的动力和机会,减少打字和朋友聊天的频率,更多的出门和朋友聚会畅玩,让我们与亲友们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也更能拓展社交圈子。

(陈宇峰)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