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市蓝田县前卫镇王庄村,一家现代化的环保能源企业正默默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贡献着力量。它不仅是一座处理垃圾的工厂,更是资源循环利用、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并重的典范。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垃圾量增大,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也在逐年攀升,老一批的生活垃圾填埋场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传统的填埋处理方式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还可能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光大环保能源(蓝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大公司”)生活垃圾焚烧项目应运而生。项目占地面积169.7亩,总投资约为10.9亿元,于2018年9月30日开工建设,2019年10月28日正式运营。近日,记者跟随项目负责人康胜,深入项目一线,揭开这座绿色工厂的神秘面纱。
初见:科技与环保的和谐共生 走进光大公司的厂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现代化的厂房和井然有序的工作场景。从展厅到垃圾储存池,康胜带领记者参观了整个垃圾焚烧处理流程。“这座垃圾储存池是‘大胃王’,能够容纳大量的生活垃圾。”他介绍道。为了确保周边环境不受影响,储存池采用了先进的密封和除臭技术,让垃圾在这里也能保持“安静”和“干净”。巨大的抓斗在垃圾池中灵活地抓取和堆放垃圾,两名工作人员熟练地操作着抓斗,一抓斗下去可以抓起8吨重的生活垃圾,操控室内丝毫闻不到生活垃圾的恶臭。
随着康胜的指引,记者来到了焚烧炉前。透过厚厚的玻璃,只见焚烧炉内火焰熊熊,生活垃圾在这里完成了从“废物”到“能源”的华丽变身。康胜详细解释道:“焚烧炉采用国际先进的炉排炉焚烧技术,燃烧效率高、稳定性好。垃圾在焚烧炉内经过高温燃烧,不仅能有效杀灭病菌和病毒,还能实现无害化处理。同时,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被回收利用,用于发电,真正做到了变废为宝。”一车车恶臭的生活垃圾,经过密闭卸料、沥水、送料、焚烧等处置环节,就会变成清洁电能。日均焚烧垃圾量在1765吨以上时,可产生电能105.58万度。
揭秘:废气处理的绿色科技 在垃圾焚烧项目中,废气处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对此,光大公司采用了“SNCR+PNCR+旋转喷雾反应塔+干粉喷射+活性炭喷射+袋式除尘器”这一系列复杂的工艺,确保排放的废气符合国家环保标准,甚至优于欧盟2010标准。“废气首先进入余热锅炉回收部分热量,然后进入半干式反应塔进行中和反应,降低酸性。”康胜指着流程图逐一介绍,“废气通过布袋除尘器过滤掉微小颗粒物,最后经过活性炭吸附装置进一步净化,确保排放的废气清洁无害。同时,废水处理系统的完善,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进一步降低了环境负荷。”
见证:废渣的资源化利用 在参观过程中,一块由炉渣制成的成品砖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康胜介绍:“这是我们资源化利用的一个缩影。炉渣经过处理后,可以制成质量可靠的建筑材料,既减少了对天然资源的依赖,又实现了废物的循环利用。”光大公司与西安临庆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临庆公司”)深入合作,对焚烧后的炉渣进行协同综合处理,形成了完整的资源回收利用产业链。
在临庆公司的车间里,记者亲眼见证了炉渣变废为宝的过程。刚刚出炉的炉渣经过初步冷却后,进入筛选环节。不同孔径的筛网将炉渣中的大块杂物和细颗粒进行分离。随后,炉渣进入磁选和人工甄选环节,回收其中的金属物质。最终,剩余的炉渣被运往制砖车间,经过一系列工艺加工成建筑材料。“这个项目的年处理量可达800吨,不仅解决了垃圾焚烧后的废渣问题,还创造了新的经济价值。”临庆公司总经理谢汶良说。
感悟:绿色发展的力量 通过此次深入探访,记者深刻感受到了光大公司在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方面的专业与用心。光大公司不仅用科技的力量解决了垃圾处理难题,更在环保、经济和社会效益之间找到了完美的平衡点。项目的建设和运行不仅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还通过定期邀请居民和师生参观等活动,增强了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几位当地居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通过参观活动,他们对垃圾焚烧项目有了全新的认识。“以前总觉得垃圾焚烧会污染环境,现在才知道原来可以这么环保。”他们说,“现在这里的环境越来越好,我们感到很骄傲。”
光大公司的垃圾焚烧处理项目,无疑为蓝田乃至西安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生活垃圾正逐步摆脱“环境负担”的标签,转而成为推动绿色发展的宝贵资源。
(记者 王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