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三秦科技群英传
科技兴农绽芳华
——记优秀科技工作者张艳艳

  金秋时节,榆林大地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马铃薯单产再创新高。这一成绩的背后,既得益于党的“三农”政策扶持,也离不开农业科技人员的辛勤付出。张艳艳就是这些优秀科技人员中的一位代表。
  张艳艳,1984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高级农艺师。2002年考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攻读生物技术本硕连读专业,后获得农学硕士学位。毕业后,怀揣着年少时为农民服务、为农业做贡献的梦想,于2008年入职榆林市农科院,长期从事马铃薯茎尖脱毒原原种繁育与病毒检测工作。2021年8月起担任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工作。
  立足岗位,甘于奉献
  在工作中,张艳艳始终保持着勤勤恳恳、认真负责的态度。她凭借出色的专业技能和不懈努力,成功攻克了马铃薯脱毒种薯茎尖剥离的关键技术,为榆林市的马铃薯产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0年,张艳艳主导筹备并建立了农科院的综合实验室。并积极申请购进科研设备,使实验室能够进行细胞学、生物形态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及遗传学等多方面的试验。这个实验室还具备马铃薯等农作物的茎尖脱毒、组培快繁、病毒及类病毒检测的能力。
  为了进一步提升马铃薯脱毒技术,张艳艳在2012年两次前往农业农村部脱毒苗木研究中心学习。学成归来后,她立即启动了榆林市农科院的马铃薯脱毒项目。在茎尖剥离过程中,她面临着不少挑战,但凭借着坚韧的精神和精湛的技术,成功培育出大量脱毒苗。为了节省检测费用和提高效率,她还申请购置了马铃薯病毒检测所需的设备,并多次赴哈尔滨学习最先进的检测技术。
  在张艳艳的带领下,榆林市农科院的综合实验室已能够自主检测马铃薯的各种病毒及类病毒。榆林市的马铃薯脱毒技术在硬件设施上摆脱了落后局面,并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截至目前,张艳艳和团队成员已经通过茎尖剥离技术获得了50多个马铃薯品种的脱毒核心种苗,为榆林市马铃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021年7月,榆林市农科院成立了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张艳艳被任命为副所长。她针对榆林市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滞后、农产品附加值低的问题,带领团队开展技术攻关。三年来,她主持和参与完成了多项科技计划项目,自主研发出了羊肉和荞麦加工产品,并在陕西省食品产学研协同创新战略年会上展出,受到了广泛好评。
  张艳艳,一个对农业科技充满热情的女孩,如今已经成为榆林市农业科技领域的佼佼者。她责任心强,工作认真负责,踏实勤奋。有人说她傻,劝她别太认真,可她却说:“做事情应当有始有终,更应当善始善终。”正是这份执着和热爱,让她在农业科技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专注科研,硕果累累
  自工作以来,张艳艳在科研领域取得了不少成就。她发表了17篇论文,其中4篇获得了榆林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其中一等奖1篇、二等奖1篇、三等奖2篇。此外,她还积极参与马铃薯专著的编写工作,撰写了8部重要内容,包括《中国高原马铃薯栽培》《中国不同纬度和海拔地区马铃薯栽培》等,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张艳艳深知科技的重要性。为了规范和指导榆林市马铃薯产业的标准化发展,她主持制定了多项陕西省和榆林市地方标准,涵盖了马铃薯脱毒原种繁育、试管苗工厂化生产等多个方面。同时,她还获得了5项新型专利,为马铃薯产业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张艳艳的辛勤付出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她获得科技成果6项,参与并主持了多项陕西省和榆林市科学技术奖。她的项目《马铃薯茎尖脱毒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荣获榆林市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此外,她还荣获了榆林市三八红旗手、榆林十大最美女性、市直十大杰出青年、榆林市青年科技奖、有突出贡献专家等荣誉称号。2022年,她被推选为榆林市第五次党代会代表,参加了榆林市第五次党员代表大会。2024年,她荣获陕西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在过去的16年里,榆林农业经历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华丽转身。张艳艳也从一名初出茅庐的学生,成长为一名能独当一面的高级农艺师。她和同行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农业的发展潜力,展现了农业科技的价值,引领着榆林农业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记者 张旭)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