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奋军,男,陕西神木市人,1982年6月出生,汉族,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教授。现任榆林学院能源工程学院机械教研室主任,榆林市金属基复合材料与再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担任陕西省首届柔性电子学会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分会青年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压力焊专业委员。
为人师表,做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自2011年7月起,刘奋军一直任教于榆林学院能源工程学院机械学科。任职以来,先后承担过《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工程制图》《工程材料》《先进制造技术》《机械工程专业英语》《工程力学》《Pro/E基础及应用》《机械CAD基础与应用》《金属切削机床》《现代设计方法及其应用》《矿山机械修理与安装》等理论课程以及《三维机构设计》《专业见习》《生产实习》等实践课程的教学任务。并指导机械专业合计110名学生的本科毕业设计和论文,共同指导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1名。他修订了机械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制定了专业发展规划。同时,参加了中外机械合作办学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等的修改和翻译工作。刘奋军专业知识扎实,业务能力突出。
在日常教学中,刘奋军能够根据课程特点,结合学科发展趋势,不断优化知识结构,运用新理论、新知识充实更新教学内容。他及时了解新的高教改革思想,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有针对性地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调整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此外,他充分将自己在徐州徐工基础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从事机械设备结构设计的实际经验与制图内容相结合,主次分明,教学重点突出,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真正结合。教学结果显示,该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学生和院系评价中得到了学生和老师的一致好评。刘奋军始终坚持“教书育人”的宗旨,在学习上从严要求学生,在生活上关心帮助学生,争当良师益友,做到为人师表。
不忘初心,扎根于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的科学研究
任教以来,刘奋军一直从事新型镁铝合金研发、镁合金和铝合金高速搅拌摩擦焊、搅拌摩擦加工成型机理与性能控制研究以及激光熔覆与搅拌摩擦加工复合技术制备镁基/铝基复合材料成型机理和技术开发研究。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科技厅工业科技攻关项目2项、榆林市科技局产学研项目3项、榆林市人才之光项目1项、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1项,以及多项横向课题。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先后在《Optics andLaser Technology》《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andTechnology》《金属学报》《复合材料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SCI和EI论文19篇,其中SCI收录16篇,EI收录3篇,申报发明专利2项,获批实用新型专利1项。先后荣获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基础研究奖二等奖1项;陕西省第十五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1项;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榆林市第十四至十六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各1项。
作为榆林市金属基复合材料与再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奋军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结合榆林地区镁合金企业发展现状和产业链延伸方向,积极探索和开发镁/铝合金深加工技术。他将激光熔覆与搅拌摩擦加工复合技术应用于制备镁基复合材料,不仅有效发挥了激光熔覆过程中冶金反应而形成良好的冶金结合界面和复合材料成分控制,而且利用搅拌摩擦加工过程中高速旋转的搅拌头与被加工基材摩擦产热,使得激光熔覆加工层发生塑性软化,塑性金属材料随搅拌头旋转流动,最终在搅拌头后方挤压沉积而形成结合界面良好、组织结构更加均匀化、致密化和细化的加工区域,且不改变基体性能特征,从而制备出防腐耐磨性能优异的镁基复合材料。该技术还可以通过复合材料成分调控进而实现不同性能要求的镁基复合材料制备。该技术一旦在榆林市镁合金产品深加工过程中得到应用,将为镁合金产品多样化发展和高质量可靠连接提供技术保障,对榆林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不断深造,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育和科研工作,刘奋军自任教于榆林学院以来,一直兢兢业业、刻苦钻研。他先后于2013年3月考取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并于2018年12月毕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16年4月,受学校委派赴英国胡弗汉顿大学交流访问学习。在攻读博士学位和交流访问期间,他通过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耻下问、虚心求教,勤于动手、善于思考,围绕前沿学科和先进教育方法,展开系统的科学研究和教育工作,汲取精华、摒除陋习,努力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教书育人的方法技巧。
刘奋军认真学习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在思想与行动上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上,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努力提升为学生服务的水平;在作风上,他艰苦朴素、求真务实。在平凡而伟大的教学工作中,他时刻注意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性格、情操的陶冶,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诚信质朴,与时俱进;在言行上,他传播正能量,努力做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
刘奋军在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同时,积极响应榆林市科技创新、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的战略,潜心钻研,努力攻关,在镁/铝合金深加工技术中不断取得突破。他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和榆林市科技局的项目支持,积极组建科研团队。在他的指导下,团队成员先后获批省科技厅和榆林市科技局的项目支持,让更多的人参与科技创新,为榆林市科技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记者 张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