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花书包里的书香
周虎军
  每当看到五颜六色、花花绿绿的国旗,我就想起了儿时妈妈给我做的布书包。生活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中原农村的母亲,肯定没见过这些国旗。
  那年开学前,母亲为了给我做一个新书包,翻箱倒柜找碎布头,从街上的裁缝店里淘一点,在不穿的旧衣服上剪下一些,然后把这些东拼西凑的布头放在一起,依据布头的原始形状裁剪成大小相同的正方形、菱形、三角形。
  母亲白天下地劳动,晚上在如豆之光的煤油灯下熬夜缝书包。昏暗的灯光摇曳在墙上,映照出母亲专心致志的神态。母亲的手很巧,零零散散的碎布头在她如有魔法的手中变成了一个花书包,为我编制了一个充满希望,五彩斑斓的未来。
  现在看来,我这个书包一文不值。可是在那物资匮乏、经济尚不发达的年代,小学生想拥有一个书包是一件想都不敢想的事。那时,我们班部分同学没书包,上下学有的书拿在手中,有的笔夹在书里,橡皮、铅笔刀装在口袋中。有的同学遇到下雨天会把书夹在衣服里和腋窝下,担心被雨淋湿、损坏。我们那时都是八九岁的孩童,每天上学不是丢了书本,就是忘了带铅笔和橡皮,经常把老师气得哭笑不得。
  这些事很少发生在我身上,主要得益于我的新书包,它让我在同学们面前足足神奇了好长一阵子。有一次上课,老师抚摸着我的头说:“你这个调皮鬼,假如不好好学习,你连这书包都对不住呀。”由此可见,我的书包有多漂亮。
  有一天放学,我背着书包到同学家里玩,同学的妈妈眼睛盯着我的书包不停地看,走到我跟前,用一种商量的口气说:“军呀,能把你的书包让婶婶看看嘛?”我取下挎在肩上的书包递给婶婶。她拿在手里,像欣赏一件艺术品那样仔仔细细里里外外看了一遍,又问我:“这书包是谁做的?”我答:“妈妈。”婶婶禁不住地啧啧称赞:“还是嫂子心灵手巧。”一星期后,这位同学也背了与我风格一样的书包,只是书包中间多了一个五角星,周围用金色的线包了一个边,看上去金光闪闪,熠熠生辉。
  我上学时没有兴趣班,放学后,我经常背着书包去地里找母亲。母亲在田里劳作,我就用书包垫在作业本下,蹲在地上做家庭作业。有时放学和同学们相约到某地方玩耍,一起做游戏、逮蝈蝈、捉鱼,物质生活虽比不上当下,但课余生活丰富多彩。
  我上小学时,学校发的书很少,一二年级只有语文、数学,没有练习册。书包里除装了两本教材、练习本和一个铁皮文具盒外,再没有其它课外读物,书包轻轻松松。
  父母对我的学习十分关心,时不时问我在课堂上学了什么知识,询问我的学习成绩。与父母一言一语的对话中,我慢慢懂得了母亲给我做的书包里装满了父母的期待,承载着老师的谆谆教诲,期许着我将来做一个有知识、有文化、对社会有用的人。
  小小的花书包见证了我和同学们的成长,陪伴着我走过了人生路上最初的求学阶段;帮助我一步一步叩响了知识大门,引领我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