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围绕“以‘人社工作进园区’为抓手、深化‘三个年’活动、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介绍有关情况。
“我省不断强化政策支撑,持续优化公共服务,合力推动就业工作扩容提质。截至10月底,全省城镇新增就业40.7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保持在5.3%,就业形势总体平稳。”省人社厅厅长蔡钊利表示。
省人社厅坚持推进社会保障,实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和工伤、失业保险省级统筹,不断推进社会保障扩面提标。截至三季度末,全省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3183.5万人、556.2万人、719.9万人,比上年末分别增加23.3万人、24.9万人、23.1万人。持续推进“三项改革”,研究制定加快推动技术转移转化人才队伍建设8条措施,1000余名专技人才依据科技成果转化业绩晋升职称。出台《陕西省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为选拔高技能人才搭建平台。深入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活动,推进工资收入分配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多元化劳动权益保障机制,基层劳动调解组织不断扩大。聚焦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强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依法治理,落实落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各项制度,常态化开展治理欠薪专项行动,定期公布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和失信联合惩戒名单,有力遏制欠薪欠保等违法行为发生。
“实施巩固加强稳就业17条、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16条、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8条等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举措,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社会保障、人才人事、劳动关系等方面政策文件,丰富人社政策‘工具箱’,支持企业稳定发展。”蔡钊利介绍,前三季度,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减少企业成本38.24亿元,稳岗返还7.81亿元;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7.28亿元,扶持就业创业5万余人。
省人社厅针对重点产业链进行招才引智,组织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重点产业链企业提供高级人才寻访专业化服务,组织省内链主企业、上市企业、科创企业开展“组团式”引才活动。今年以来,企业引进博士硕士8462人,其中博士814人。出台推动博士后工作高质量发展具体举措,今年1225名高水平博士后青年人才来陕开展科研创新工作。目前,在站博士后近5000人。在高技能人才培育方面,出台《陕西省加强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16条措施》,紧密围绕我省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需求,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重点培育高技能领军人才,每年新培育450人次以上,带动新增高技能人才15万人次左右,培养一大批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在社保服务方面,省人社厅以“人社工作进园区”为抓手,不断扩展网上服务,紧盯群众关心关注,坚持“小切口、大深入”拓展服务范围,持续提升利企便民服务质效。优化完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信息系统,大力推进“网上办、掌上办”服务,参保单位网上服务平台使用率达96.98%。优化升级“陕西社会保险”APP,实现养老、失业、工伤保险一体化“掌上办”服务,注册用户2092万人,月平均活跃用户近300万,90%以上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业务实现“网上办”“掌上办”,近三年平均网办率达到91.87%。聚焦企业群众关心关注的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和养老金申领方面堵点难点,开展“小切口”创新。取消省内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环节,化解了劳动力省内流动养老关系转移接续难题,落地退役人员养老关系转移“总对总”改革,打通了军地关系转移堵点。完善养老金预发机制,保障当年到龄职工基本生活。实施无视同缴费年限人员退休“刷脸办”,2023年以来累计办理2万余人,企业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到龄退休服务逐步实现“零跑腿”。
此外,省人社厅还全面启动2025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公共服务进校园活动,通过人社厅局长进校园靠前服务,将就业政策、招聘服务、就业指导、创业服务、职业培训、困难帮扶等政策举措送进校园,送到毕业生身边。持续深化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攻坚行动,努力为毕业生提供多层次、全方位、更多可感可及、针对性强的就业服务。
(记者 杨海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