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省高等学校第二届碳达峰碳中和经营决策大赛在西安开赛。本次大赛吸引了33所高校的64支队伍192名选手报名参赛。比赛涵盖了碳排放核算、碳交易、碳汇管理等多个领域,旨在激发青年学子对碳达峰碳中和领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赛场上,选手们模拟“碳交易”的流程。模拟过程中,系统显示,今年是企业经营的第二年,目前企业的现金余额为40.05万元,消耗煤电6000度,碳配额为108.3万公斤,碳汇186.1万公斤,订单数量为30个,每个订单单价为4万元。
“为什么今年的经营收益好像比去年低?是不是计算有误,我们再仔细检查一下。”3名选手对自己经营数据的准确性产生了怀疑,准备着手重新计算。
“按照比赛规则,3名参赛选手组成一家企业的经营团队,根据碳达峰碳中和在企业中的真实应用,在相同的绿色低碳的商业环境中,开展5年模拟经营。选手们要通过绿色贷款、技术改造、绿电采购、碳汇采购、配额清缴等决策,在市场博弈中将企业发展壮大,实现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11月15日,大赛技术支持方北京知链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陈青向记者解释了比赛规则。
“面对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国家对碳交易、碳排放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都迫切需要一大批既懂政策又懂业务的相关专业人才。”11月18日,北京知链科技有限公司助理总裁张桐表示。
记者在各大招聘网站上发现,“双碳”咨询师、碳排放管理员、碳排放咨询工程师等岗位的年薪都在15万元至25万元,有的企业更是开出50万元年薪争抢人才。
2022年5月,教育部发布了《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提出加强绿色低碳教育,推动专业转型升级,加快急需紧缺人才培养,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提升人才培养和科技攻关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目前,在陕西的多所高校在新能源、储能、氢能、碳减排、碳市场、电气、自动化、环境等与“双碳”相关专业上提前布局,加快急需紧缺人才培养。
西安交通大学与陕西省水务集团联合成立了水循环与碳中和技术研究院,通过“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创新链驱动产业链”来推动水务绿色低碳转型,实现水处理的碳中和。西北大学与榆林共建碳中和科创中心,聚焦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化石能源清洁利用、可再生能源、氢能、储能、能源互联网、碳经济和政策研究7大方向,开展碳中和技术研发、转化和推广应用。
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贾明表示,未来,“双碳”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期待更多的人才加入这个领域。
(据《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