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现代化让人们物质生活更加富足的同时,也带来许多问题,诸如环境污染、物种消失、资源枯竭、灾害频发,人与自然、与其他生灵的关系变得日益紧张、对立。这迫使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一、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明确提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生态文明教育担负着培养具备生态文明理念和素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必须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深入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思路,推动教育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一系列转变,构建以学校教育为基础、覆盖全社会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以全面提升民众的生态文明素养。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群体。西安财经大学开展的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和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和生态意识,讲好西财大故事、陕西故事,为陕西乃至全国财经类院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做出贡献。
二、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做法及存在的问题
西安财经大学是由陕西省政府主办,陕西省政府和国家统计局共建的普通高等学校,现有长安、雁塔、翠华东、翠华西4个校区,占地面积1600余亩。
近年来,西安财经大学十分重视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校工会、学工部、团委每年在植树节前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号召师生积极履行植树义务,参加校园绿化活动,共建绿色校园。经济学院开展的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周进校园活动,邀请西安市长安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局、大峪国有生态林场和林保中心来学校宣讲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知识并发放彩页;开展的“秦岭环保公益行”系列活动,组织师生多次前往秦岭小峪清理垃圾,累计参与人数达400余人次。
为聚焦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繁荣生态文学、培养生态文明素养、讲好陕西生态环保故事,校团委和文学院连续举办了三届大学生生态文学艺术创作大赛,累计收到稿件1000余篇。学生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传播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赞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美,书写生态文明的伟大实践,激发青年保护环境、敢于担当的责任感。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和业余作家,文学院副教授白忠德始终心系秦岭大熊猫保护与发展,创作出了大量生态文学作品,以期提升秦岭大熊猫和秦岭生态文明建设的关注度和社会影响力,助推大秦岭地区生态旅游和经济社会发展。“希望人们能将对大熊猫的保护热情延伸到比其知名度低的生命体身上,实现万物和谐共生。”白忠德说。
西安财经大学通过多种活动形式,从校园绿化倡议、校内环保行动到秦岭生态保护行动、文学创作等方面,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展现出学校积极的环保态度和实践行动。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具体表现在领导重视不足、教育教学方式单一、课程体系建设滞后、生态文明育人氛围不够浓厚等方面。
三、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
为更好地提升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取得生态文明教育预期效果,应当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学校领导班子应将生态文明教育提升至战略高度,成立由学校主要领导牵头,涵盖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后勤等多部门负责人的生态文明教育领导机构,明确各部门具体职责。依据秦岭生态资源特点和财经类高校专业优势,制定全面且具有前瞻性的生态文明教育规划。
二是拓宽生态文明教育教学方式。秦岭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蕴含着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文化价值,而财经类学科的优势为我们从经济学视角理解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撑。应当利用秦岭资源开展实践教学,实地考察秦岭生态系统,开展秦岭生态保护实践项目,鼓励学生走进秦岭进行自然观察,并将观察结果以生态文学艺术的形式呈现;结合财经类专业特点,收集和整理与秦岭生态保护相关的经济案例;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开发线上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与活动,打造生态文明教育在线课程平台,开展线上互动教学;运用微博、抖音、视频号、公众号等新媒体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工作。
三是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秦岭丰富的生态资源为生态文明教育提供了生动素材,而思想政治教育则为生态文明教育提供了价值引领与方向指导。这种融合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态价值观,还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其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的财经专业人才。具体内容包括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的生态文明元素,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融入生态道德教育,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突出生态文明战略地位,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阐释生态哲学基础。结合重要节日和纪念日,开展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将绿色低碳环保理念赋能思政课,打造绿色课堂、助力传播生态理念,开展“绿色阅读”、涵养绿色情怀,推动绿色行动、建设生态校园。
四是完善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体系。坚持以课堂为主、实践课程为辅的教学全过程,对于财经专业学生,特别要讲解环境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如环境污染导致的医疗成本增加、资源短缺对产业发展的限制等;结合秦岭实际案例,如秦岭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讲解物种间的相互关系、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原理;设立秦岭生态考察实践课,组织学生深入秦岭考察,观察秦岭植被类型、野生动物栖息地、河流生态等。
五是营造浓郁的生态文明育人氛围。加强校园绿化建设,依据秦岭植被特点,在校园内种植多种本地植物,打造生态校园景观;校园内设置环保标识和宣传牌,提醒学生节约水电、减少垃圾产生等,让学生时刻感受到生态文明氛围;举办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节,内容包括环保艺术展览、生态科普讲座、旧物交换集市等,让生态文明理念深入学生心中,营造出积极向上的生态文明育人氛围。
本论文系“2023年度西安财经大学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研究项目”《新文科背景下加强我校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2023GJ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