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日,西安市生态环境局开展了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专项采风活动,邀请西安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媒体代表见证西安市产业转型过程中的“绿色力量”。
采风团走进西安市雁塔区潘家庄村改造工地、西咸新区相关能源供应站、西安欣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市智慧环保综合指挥中心,针对工地扬尘治理、企业减排、能源结构调整、秸秆综合利用以及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等工作的具体举措、进展情况等,进行了深度且细致的采访与交流探讨。
潘家庄村改造工地:花草防尘+盖土网+洒水喷雾齐上阵
采风团一行从丈八东路进入雁塔区潘家庄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工地。据工作人员介绍,该项目有3个主出入口连接市政道路,场区内主干路采用20厘米厚的混凝土进行了硬化,平坦的水泥地既减少了地面扬尘,又防止车辆颠簸造成黄土抛洒,还满足了现场施工需求。此外,主体施工临时道路采用混凝土硬化地面与钢板路面相结合,进一步减少了黄土裸露。
潘家庄村城中村改造项目陕建五建集团工程一部技术中心主任高军礼说:“工地绿化带上的草皮是10月份种下的,一共有3000平方米,这些草长势很好,明显减少了工地扬尘。开春后还会再种些格桑花,长得快绿化效果也好。预计总绿化面积达4200平方米。不能种草的裸露土、渣土堆放场地、内倒土方堆场区域,上面覆盖了6针扁丝盖土网,确保现场裸露土100%覆盖到位,避免现场扬尘污染。”
西安市生态环境局雁塔分局副局长邢惠欣介绍,2024年,雁塔区开展工地智慧化建设,使用AI技术监控扬尘源。目前,正持续推进智能化工地建设,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着力构建覆盖“行业部门、属地街道、项目企业”的三级智慧监管服务体系,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全面提升监管服务效能和施工现场精细化管理水平。此外,雁塔分局还要求工地安装高压雾桩,具备条件的工地在塔吊上加装高空喷淋设施,适时持续开启喷淋设备,目前高压雾桩设备100%全覆盖。
截至目前,雁塔区综合指数和去年同期相比下降5.4%,空气质量六参数实现“4降1升1平”,其中PM10、NO2、SO2和CO分别实现同比下降 2.80%、16.20%、14.30%、21.40%。
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地热能供热成清洁取暖“新宠”
供暖季,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已经有许多住户实现了稳定采暖。采风团走进了沣西新城总部经济园综合能源供应站一探究竟(以下简称“沣西能源公司”。)
为破解城市清洁供热难题,沣西新城自2013年起,开始探索中深层地热能无干扰清洁供热技术。沣西能源公司以同德佳苑5.6万平方米为试点,创新实现了西咸新区首个中深层地热能无干扰清洁供热项目。截至目前,供热用户包括西安·洺悦府项目、沣西新城万科大都会、西安交通大学创新港校区等面积总计2800万平方米。沣西能源公司通过钻机向地下2—3公里深处钻孔,在钻孔中安装封闭的金属套管换热器,通过换热介质导出地下热能并通过地面热泵机组、输配系统向地面建筑物供热,实现了地热资源低影响开发、高效率利用。
西安市生态环境局西咸新区分局大气环境部部长马瑞琦介绍,近年来,西咸新区在工业领域全面淘汰工业燃煤设施,目前已实现非电工业用煤清零,同时在生活领域完成集中供暖和农村取暖清洁化改造,其中在农村清洁取暖方面,累计改造18.5万户,发放补贴资金9.66亿元。在发展非化石能源方面,西咸新区加快垃圾焚烧发电供热改造,充分利用生活垃圾焚烧企业热能,完善相关配套管网建设,环境空气质量实现大幅改善。相较2015年,西咸新区2023年优良天数增加了98天,PM2.5浓度下降了47.8%,PM10浓度下降了51.2%,二氧化硫浓度下降了70.8%,一氧化碳浓度下降了53.6%,二氧化氮浓度下降了15.9%,臭氧浓度下降了10.4%。
西安欣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奏响大气治理与循环农业的“交响曲”
西安周边每年会产生4000吨—5000吨的小麦秸秆、水稻秸秆、玉米芯以及果树残枝等。如今,这些曾经的废弃物摇身一变,成了蘑菇种植户发家致富的“培养基”,也为大气污染治理贡献了一份独特的力量。采风团走进未央区西安欣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见证了大气污染治理进程中这一充满生物智慧的“蘑”法妙招。
“蘑菇按照菌类寄生介质可以分为木腐菌、草腐菌以及杂腐菌。”西安欣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峥嵘说,“我们常见的香菇、木耳等,一般生长在树上,属于木腐菌;而双孢菇、鸡腿菇等则多生长在麦秸或稻草上,属于草腐菌;像在西安市场消费量较大的平菇,属于杂腐菌,在木头或者麦草上都能生长。”在相关部门的引导下,许多农民不再焚烧麦秸,而是将其送来制作蘑菇菌包,解决了因焚烧秸秆而引发的空气污染问题。
西安市生态环境局未央分局局长路晓秦介绍,截至2024年,未央区已完成35台锅炉的超低氮改造,推动4家物流园区实现外迁,完成21家重点行业企业和物流园环保门禁系统的安装任务,建成并投运1个绿色环保钣喷中心,全区43家涉及喷烤漆汽修企业全部完成水性漆替代,淘汰396辆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柴油货车,建成167个充电桩,完成商混车、渣土车清洁化替代508辆,新增5辆清洁能源环卫保洁车,全区所有路段均实现了机扫保洁。
截至11月底,未央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达到4.22,同比改善率为11.2%,在西安市排名第6名;优良天数累计达到246天,同比增加了20天,西安市排名第3名;PM2.5浓度为36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6.3%,西安市排名第1名。
西安市智慧环保综合指挥中心:助力大气污染治理全流程
环境保护综合治理恰似给病人治病,重在“把脉”要准。采风团走进西安市智慧环保综合指挥中心(以下简称“指挥中心”),旨在深入了解西安市大气污染的成因,以及当前智慧化监测与处置相关情况。
在指挥中心的电子大屏前,屏幕上不断切换显示着优良天数、各类污染物浓度等环境监测实时数据,让人一目了然。据工作人员介绍,指挥中心目前投入使用的环保设备涵盖了217个国标空气质量监测站、43套地表水质自动监测站、4套有机废气在线监测系统,还有网格化监管系统、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系统、工地和道路扬尘监测系统以及数据对接归集、卫星遥感监测、环保烟火监控等多个系统。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张宁宁向采风团介绍:“在秋冬季,生物质和燃煤燃烧源所造成的污染更为突出;而春夏季,则是工业源和扬尘源污染更为显著。”
今年以来,西安市生态环境局通过着力应对秋冬污染、加强夏季污染防治、推动结构调整等多项举措,使西安市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11月26日,西安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达到4.472,综合指数同比改善7.77%;优良天数累计达213天,同比增加5天;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为4天(沙尘影响天气除外),同比减少11天。
下一步,西安市将从全面开展秋冬季攻坚、持续强化扬尘污染管控、加快推进能源结构、供热结构、产业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的优化调整等多个方向,扎实开展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