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让科技之光照亮千家万户
——记富平县“科技之光”志愿服务队
  在美丽的“频阳”大地(今渭南市富平县),常年活跃着一支“红马甲”队伍,他们走进城市社区、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等群众生产生活一线,开展各类科普宣传及科技志愿服务活动,赢得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广大群众的一致赞誉。这支深受当地群众欢迎的“红马甲”就是富平县科协组织成立的“科技之光”志愿服务队(以下简称“服务队”)。陕西省科技志愿服务工作优秀组织单位、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优秀团队、全国最佳科技志愿服务组织……这诸多的奖项和荣誉代表着各级对服务队几年工作成就的认可和褒奖。
   “点单”服务接地气
  “‘叮铃铃、叮铃铃’……是县科协吗?我们村有几户养殖户反映近期奶山羊产奶量大幅下降,可能是羊得啥病了,请联系专家帮我们看看。”2022年10月的一天,因村里养殖户遇到难题,富平县刘集镇施家村党支部书记王保奎打通了服务队的热线电话求助。
  接到求助电话,富平县科协工作人员立即联系服务队的高级兽医师李延华入户查看、分析原因。李延华发现该村养殖户不够重视养殖场所的环境卫生,在饲料喂养等方面存在误区。李延华对养殖户进行了指导,并为养殖户开出了切实可行的“良方”,有效降低了养殖户的损失。
  “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开展什么样的志愿服务。”富平县科协主席刘鸿娟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富平县科协紧紧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发展和广大群众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取群众“点单”,科协“派单”的模式,积极为群众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健康咨询服务等各类科技志愿惠民服务活动。截至目前,已开展各类科技志愿服务活动百余场次,惠及群众9万余人。
  多方联动显实效
  近年来,服务队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以富平流动科普大讲堂等形式,常态化开展实用技术讲座、健康养生知识等特色鲜明的系列科普活动,并邀请省市相关领域专家,组织县镇村乡土人才、科技志愿者现场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一线遇到的实际问题。
  为了全面拓宽科普传播渠道和覆盖面,富平县科协在全县各行业征集科普信使,大力开展科普信使进百村到万家活动,并通过科普云课堂、科普知识小视频、科普直播间等多种形式,积极向群众普及科学知识。富平县科协还积极联合县农业农村局、县水利局、县气象局、县应急管理局、县卫健局、县教育局等发挥优势资源,踊跃参与各类专业志愿服务队,为群众全方位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志愿服务活动。
   科技赋能促发展
  富平县是“中国柿子之乡”“中国奶山羊之乡”。近年来,服务队将两大特色优势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有力抓手,全面唱响“干‘柿’业发‘羊’财”主旋律。
  为全面助力县域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富平县科协在圣唐乳业、富平县现代农业试验示范站等产业聚集区设立了科技志愿服务工作站,聘请省市相关专家对服务队科技志愿者进行培训指导,大力提升志愿者的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极大地激发了志愿者的服务潜能,实现了产学研融合发展的目的。
  为了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富平县科协经过科学调研,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对口嫁接专家技术成果,把奶山羊养殖和柿子种植技术转化到基地,再由基地推广到农户,全面提高了农户的种、养技术和产业效益。同时,富平县科协还在产业发展核心区成立了科技小院,积极探索技术服务新模式,让志愿者和农户面对面进行新技术推广,解决了群众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在此基础上,富平县科协还在永辉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10家特色产业基地、园区设立了县级科普示范基地,在骐进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创建了市县专家工作站,为县域特色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专家将实用技术面对面、手把手地传授给大家,让大家听得懂、学得会、用得着,有了技术支撑,我们更有底气了。”说起技术带来的实惠,富平县庄里试验区神芝村村民唐红利告诉记者,他不懂技术,柿园一直是粗放式管理,柿子的产量和质量都不高。在科技志愿服务工作站专家的指导下,他开始对柿园进行精细化管理,在果园日常管理中按照专家提出的技术要领进行修剪、施肥,柿子的产量和质量逐年提升。
  “下一步,县科协将动员更多科技工作者加入服务队,进一步扩大科技志愿服务的覆盖面,加强服务的针对性、时效性,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刘鸿娟说。
  

记者 赵进辉)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