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5日“世界强化免疫日”即将来临,医生盘点提高免疫力的常见误区,旨在帮助大家采取更科学的方法来维护和增强自身免疫力。
误区一:经常生病=免疫力差
经常生病并不一定意味着一个人的免疫力差。虽然免疫力在抵抗疾病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人的健康状况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感染性疾病可能由特定的病原体引起;而非感染性疾病更为复杂,可能是遗传、环境、生活方式和心理因素等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
免疫系统的强弱只是影响健康状态的众多因素之一,而且往往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即使一个人的免疫系统功能正常,也可能因为不良的生活习惯、长期的压力或缺乏必要的营养而频繁生病。
误区二:为了孩子健康要营造无菌的环境
这种做法并不科学。适度接触微生物不仅有助于孩子建立健康的免疫系统,还能增加人体微生物的多样性,促进免疫系统的正常发育。
过度消毒会减少孩子接触微生物的机会,不仅不利于免疫系统正常发育,还可能对孩子的健康造成其他影响,比如增加过敏几率、影响肠道健康。因此,家庭清洁应保持适度,用清水擦桌子、拖地,保证正常的卫生即可,而不是过度依赖消毒剂,这样既能保护孩子的健康,又能促进孩子免疫系统的健康发展。
误区三:提前服用中成药可以预防病毒
提前服用中成药预防病毒并不是一个科学的做法。使用中成药应遵循医嘱,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盲目服用药物可能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以至于面对真正的严重疾病时,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误区四:运动越多,免疫力越强
适量运动对增强免疫系统功能确实有益,能提高免疫细胞的活性和数量,尤其是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和T细胞,这些细胞在抵抗感染和疾病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每周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等,能有效提升免疫系统的功能。
误区五:免疫力越高越好
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保护身体免受病原体的侵害,但过度的免疫反应却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例如,自身免疫疾病就是由于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而引起的,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此外,过敏反应也是免疫系统对某些无害物质过度反应的结果。
误区六:多食营养保健品能强身健体
多食营养保健品并不一定能强身健体或增强免疫力。市面上,许多保健品宣称能增强免疫力,但实际效果并没有经过严格的科学验证,而且“增强免疫力”这个概念本身也很模棱两可。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身体会生成足够的免疫细胞来抵抗病原体入侵,而且每个细胞都有自己的正常生命周期,会通过“细胞凋亡”这个自然过程被清除掉。免疫系统的复杂性意味着它需要多种营养素来维持正常功能,而不是单一的保健品就能解决的。
误区七:人成年后免疫系统就不会变化
成年后,免疫系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会逐渐减退。例如,胸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萎缩,从出生时的约20克,到成年时约40克,至老年时仅剩10克左右,导致免疫功能下降。此外,T细胞的数量和活性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影响细胞免疫。B细胞的成熟过程在中老年人中延长,产生抗体的能力降低,影响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因子也随着年龄增长而普遍降低,影响肿瘤免疫、感染免疫等多个方面。
因此,成年人同样需要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方法来维护免疫系统的健康。
(据《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