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校会合作”聘任“环保副校长”,建乡村生态学校
让生态教育自然发生

  走进广东省中山市东凤镇西罟步村西罟小学,一片由孩子们共同培育的“植物园”展现在眼前。近百平方米的园子既是孩子们户外休憩的“后花园”,也充当了这所乡村学校的环境教育实践基地。
  每层教学楼都有一个主题,由下往上分别为种子、叶子、花朵、果实,校长将其寓意为“以教育滋养学生,让孩子从一颗种子开始,发芽、长叶、开花、结果,茁壮成长”。学校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教学中,发动孩子们共同参与生态校园建设,鼓励大家将废弃物品进行美化和创意改造,把它变成一件件可观赏的艺术品。
  这仅仅是西罟小学开展生态环境教育的点滴“碎片”。
   校会合作共建,提供技术、资金、人才支持
  一般而言,乡村学校环境教育资源相对较少。机缘巧合下,西罟小学校长崔杰文看到了中山市“生态学校建设”征集活动。于是,他主动联系市、镇生态环境部门,希望能为孩子们争取到更多接受环境教育的机会。西罟小学由此开始了探索生态环境教育的路程。
  尽管按下了“启动键”,但对于生态环境教育经验匮乏的乡村学校来讲,没有生态环境教育经验、没有专业老师、没有培育经费……这些都是“头疼”点。
  这时,中山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全市有意愿参与“生态学校建设”的学校到深圳市交流学习。西罟小学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也感受到了差距。正是在这次交流学习中,学校收获了一份意外的“礼物”。针对西罟小学开展生态教育的意愿和难题,中山市生态环境局联系到有生态环境教育经验、生态环境保护类专业学者的中山市环境科学学会。
  为提升西罟小学生态环境教育水平,中山市生态环境局与中山市环境科学学会多次到学校进行指导,并向学校分享了旗溪生态村桂南学校的建设经验。为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学校难题,在中山市生态环境局的提议下,学校与环境科学学会以“校会合作”模式,提出“生态学校”建设方案,并签订共建协议,在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为学校生态环境教育“保驾护航”。学校还聘任中山市环境科学学会副秘书长岑凤迎为“环保副校长”。
   从校园美化到课程融合,乡村环境教育升级
  在“环保副校长”的指导下,西罟小学确定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主题,并从“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校生态委员会”“开展环境评审”“制定行动计划”“监测和评估”“与课程建立联系”“社会宣传与参与”“制定生态规章”等7个方面着手开展建设。
  “生态小委员们”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对校园进行环境评审,在全校发起问卷调查,查找出校园存在的环境问题。“对于乡村的孩子而言,各种各样的植物随处可见,但他们却并不太了解植物的名称、用途及各种植物如何共生,也不太懂得科学的种植方法。”参与调查的老师说。
  对此,学校制定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共享生态校园”行动计划。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园空间,打造“生态长廊”“绿色走廊”“植养园”及“植愈园”。
  另一方面,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各年级课程中,打造自然的、真实的课堂。如在科学课上,“环保副校长”从人类与生物的3个故事,讲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科学老师带领“小小观察员”解剖植物种子;在语文课上,老师组织撰写植物笔记、作文,表达生物多样性之美;美术课上,学生们制作画作、植物名牌,描绘“万物有灵”;在劳动课上,通过育苗嫁接、生态肥料制作等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培养循环利用的行为习惯。
  “刚开始,生态学校打造方案更偏向于校园美化绿化。”岑凤迎告诉记者,在市镇两级生态环境部门和老师们多次沟通研究后,方案更注重于生态环境的教育,将生态课程与每处空间打造融合,把校园变成一本立体的生态教育教科书。
   打造品牌活动,让生态文化融入校园文化
  从一面白墙,到五彩斑斓的环保艺术墙;从一片空地,到郁郁葱葱的植物园;从空荡荡的走廊,到充满生机的绿色长廊……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西罟小学的生态环境保护氛围逐渐浓厚。课余时间,学生们会自觉到植物园区观察植物生长情况,把学习成果分享给父母。
  “生态小委员”最近调查发现学校新长出了很多植物:绿色走廊增添了48种植物;生态长廊则新增至26种;教学楼后侧,植养园区由原来的杂草丛生变成现有30多种植物的5个小花圃。此外,调查还发现学生对植物“比较了解”的占比从17%上升到89.57%。
  “作为家长,我认为生态学校为孩子打开了一道走向自然的大门,让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希望生态学校能继续激发孩子们的生态保护热情。”西罟小学四年级三班的家长说道。
  此外,西罟小学还打造了“小小生态讲解员”“我是小小种植家”等特色课程及校园品牌活动。学校也先后被评为广东省绿色学校、中山市节水型学校、中山市劳动教育特色学校。
 

(据《中国环境报》)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