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如何避免青少年麻精药品滥用行为



  近年来,青少年涉毒案例屡见不鲜,麻精药品、新精神活性物质及未列管成瘾性物质被滥用的形势日趋严峻。据2012年8月央视网《每周质量报告》报道,青少年首次滥用精神药物的平均年龄从16岁降至14.5岁。因此,有效防范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滥用蔓延,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正确认知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滥用的危害,保障青少年的生命健康,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麻精药品的概念及滥用行为
  麻精药品包括麻醉药品及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手术的麻醉镇痛,以及各种急慢性疼痛、癌性疼痛,是医疗上必不可少的药品。精神药品在临床医学上主要用于镇静催眠、兴奋等,是治疗癫痫、失眠、焦虑等精神疾病的主要药物。不按照医嘱使用,非医疗目的的长期、大量使用麻醉药品及精神药品就等同于吸毒。
  青少年麻精药品滥用行为的原因
  麻精药品滥用的形式和种类多样,诱骗性极强。如伪装成学龄少年提高学习成绩的“聪明药”,还有包装时尚,迎合青少年猎奇心态的“彩虹烟”“快乐水”“减肥药”等,青少年学习、工作压力大,导致部分青少年试图用合成麻精药品转移心理压力;青少年出于好奇、追求时髦、寻求刺激、盲目从众等心理,自己滥用或诱导他人滥用麻精药品;获取渠道多、流通简捷、滥用场所多。随着互联网和现代物流的快速发展,犯罪分子尝试通过网络联系,并利用物流实施毒品贩卖。
  麻精药品滥用的危害
  麻精药品滥用后会产生强烈的身体和心理依赖。停止或减少使用时,滥用者会出现失眠、焦虑、躯体疼痛等症状,甚至引起呼吸中枢抑制,导致昏迷甚至死亡。其次滥用麻精药品还容易诱发精神性症状,如躁狂、心理扭曲、精神异常等,逐步丧失劳动能力,加剧社会和家庭的经济消耗。甚至由于滥用者对药物形成强烈的心理渴求,导致无法自控地寻求和使用药物,诱发犯罪。
  避免青少年麻精药品滥用行为
  学会识别
  麻醉药品的包装盒、说明书上印有国务院药监部门规定的蓝白相间专用标识。同样,精神药品的包装盒、说明书上都印有国务院药监部门规定的白绿色相间的专用标识。
  麻醉药品需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由被授予麻醉药品处方权的医生开具专用的红色麻醉处方,在药房专设的窗口才能获取。切不可将个人证件借给其他人去购买麻精药品,触犯法律禁止性规定。以牟利为目的贩卖已列管制类麻精药品,属于贩卖毒品罪。
  学会使用
  依据医嘱准确使用麻精药品才是安全有效的。麻精药品虽有成瘾性,但在医师或药师科学合理的指导下使用通常并不会成瘾。医师会依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宜的用药剂量和疗程。用药期间,如果出现任何不适,要随时与医生或药师联系,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停用时也应遵守医嘱,逐渐减量,不能自行骤然停药,避免出现反跳现象。反跳现象又称撤药综合征,指突然停药或减量过快时,疾病复发或恶化的表现。对于没有使用完的麻精药品也应无偿交还给医疗机构,不得擅自处理,更不得倒卖给他人,否则以贩卖毒品罪追究刑事责任。
  学会防范
  提升认知、拒绝诱惑。积极掌握毒品知识,拒绝接受陌生人的“引诱”,增强自制力,控制好奇心,决不因为好奇以身试毒。慎重交友,坚决不与吸毒的人交友。不要听信毒品可以治病的谎言,以至深陷泥潭,毁灭人生。作为新时期的青少年,在潮流面前要分清是非对错,培养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要盲从。
  加强宣传教育。为了确保宣讲的效果和覆盖范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配合。例如2024年10月至12月期间举办的以“筑牢禁毒防线,共创绿色青春”为主题的预防青少年滥用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宣传教育活动。该活动以“禁毒先锋,绿色青春”为核心,通过宣讲、仿品展示、实物教育以及培训小小讲解员等多种方式,为青少年提供了全面、系统的禁毒知识教育。
  活动目前共开展10余场,覆盖了近千名青少年学生。通过此次活动,青少年们不仅学习到了关于毒品特别是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滥用的危害知识,还通过实物展示和仿品教育,直观感受了毒品的危害性,增强了识毒、防毒、拒毒的意识和能力。
  活动还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培训小小讲解员,让学生们在参与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成为禁毒知识的传播者。
  学习国家禁毒政策
  2024年中央宣传部、最高人民法院、教育部、公安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禁毒办等17部门联合制定了《防范青少年滥用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宣传教育活动方案》。相关部门也新增麻精药品的管理规定,严防麻精药品流入非法渠道。引起公众对麻精药品滥用的警觉性。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建议家长和老师应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帮助他们处理生活中的困扰、压力和不良情绪。必要时可通过医院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避免因心理问题发生寻求麻精药品的错误行为。
  麻精药品滥用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个人健康和社会稳定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加强宣传教育、医疗管理以及关注心理健康等综合施策,让麻精药品将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健康事业的同时,其滥用风险也将得到有效控制。
  

(郭振军 董萱 张鹏)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