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新记忆为何难掩旧记忆

  大脑是如何做到学习新东西不忘旧东西的?一项1月1日发表于《自然》的研究发现,至少在小鼠中,大脑会在睡眠的不同阶段处理新旧记忆,以防两者混淆。
  在睡眠期间,大脑会“重播”最近的经历,参与该经历的神经元会以相同的顺序放电。这种机制有助于将这些经历固化为记忆,并为长期存储做准备。
  为了研究睡眠期间的大脑功能,研究团队利用了小鼠的行为,即在睡眠的某些阶段,小鼠的眼睛会部分睁开。
  研究人员在每只小鼠睡觉时监测它的一只眼睛。结果发现,在深度睡眠阶段,小鼠瞳孔会先缩小然后恢复到原本的大小,并重复这一过程,每个周期持续约一分钟。神经元记录显示,当其瞳孔缩小时,大脑的大部分区域正在对经历进行回放。
  研究人员又提出了一个问题:瞳孔大小是否与记忆处理有联系?
  为了解答这一问题,研究人员训练基因改造小鼠找到隐藏在平台上的甜点。训练结束后,当小鼠入睡时,研究人员采用光遗传学技术抑制与经历重放有关的神经元放电。他们在小鼠瞳孔缩小和放大的睡眠阶段都进行了这样的操作。
  结果发现,在瞳孔缩小的睡眠阶段抑制神经元放电的小鼠,被唤醒后会完全忘记甜点的位置。“我们抹去了小鼠的记忆。”论文作者、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系统神经科学家唐文博(音)说,抑制瞳孔放大阶段的神经元放电,被唤醒后的小鼠依然能直接找到甜点的位置,这表明它们的新记忆被保留了。
  该团队的其他实验表明,瞳孔放大阶段有其自身的功能——它有助于大脑处理已建立的记忆,即小鼠前几天形成的记忆,而不是当天形成的记忆。
  “瞳孔放大状态下,大脑保留旧记忆;瞳孔缩小状态下,大脑‘吸收’新记忆。”论文作者、康奈尔大学物理学家Azahara Oliva说,这两个阶段揭示了大脑是如何在整合新知识的同时完整保留旧知识的。
  先前建立的记忆被新的记忆扭曲、覆盖,这种现象被称作大脑的“灾难性遗忘”。事实上,“灾难性遗忘”同样影响着人工神经网络——这些以大脑为模型的算法,是当今许多人工智能(AI)工具的基础。

(徐锐)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