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1月24日
民声如哨 生态为基
——关于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铜川市群众反应问题的调研报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手段。在本轮全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中,铜川是被督察地市之一。群众反映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当地的重要映射窗口,承载着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迫切期望,也反映出铜川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深入研究信访问题,对把握铜川市生态现状、精准施策和提升环境质量意义重大,也是地方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体现。
  一、情况分析
  (一)数量趋势
  本轮督查累计受理群众举报信访件84件,较上轮省督察减少了35件。群众反映的生态环境问题数量减少,这一积极变化与近年来实施的一系列生态环境治理举措息息相关,说明铜川市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反应出铜川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成效。
   (二)类型分布
  本轮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呈现多样化特点,涵盖了多个方面,主要包括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固废污染、水污染以及其他问题。其中,大气污染问题共31件,投诉占比36.9%,涉及建筑施工、工业生产、交通运输、餐饮油烟以及养殖臭气;固废污染问题共19件,投诉占比22.6%,主要包括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水污染问题共11件,投诉占比13.1%,主要涉及河道污染、污水排放等方面;噪声污染问题共10件,投诉占比11.9%,主要集中在建筑施工噪声、工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除了上述污染类型外,还存在涉及土地和生活权益等13件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联系不大的问题。
   (三)区域特征
  从交办问题地域分布看,“三区一县”均不同程度存在群众反映的生态环境问题。反映较多的是大气污染和固废污染问题,工业生产的污染物排放、养殖业产生的废弃物处理不当问题,以及随意倾倒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导致的大气污染、养殖臭气和固体废物污染等问题,部分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存在不足导致扬尘问题;传统畜牧养殖活动因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措施,对周边居民的生活与生态环境产生了影响;部分农村地区缺乏完善的垃圾回收处置系统,城镇区域缺乏完善的建筑垃圾处理机制;生活垃圾及建筑垃圾被倒进沟里,扩建装修时建筑垃圾倾倒在路边等问题;餐饮油烟、社会生活噪声、施工扬尘以及施工噪声等这些与群众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问题。
   二、问题挑战
  尽管铜川市生态环境问题已大有改善,已从“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转变成空气环境质量关中领先的地位,但随着经济持续发展,正处于绿色低碳发展转型期的铜川,在整体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提升方面仍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
  (一)处理环节存在的问题
  存在推诿责任、职责不清的问题,也有调查方法缺乏科学性、证据收集不充分等情况发生;有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调查不够细致、不够扎实,信访办理报告质量欠佳,事实描述不准确,举证资料存在缺失的现象;存在责任追究未落实到位、处理措施执行不力、处罚力度不足、反馈不及时和内容不清晰等问题。
  (二)监管执法难度大
  小型企业和农村地区的环境监管执法一直是难题。小型企业规模小、生产设备简陋,守法成本高,环保设施配备和运行方面存在较大问题,且没有条件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导致环境违法行为难以及时发现。同时,农村地区的一些农业生产活动,如畜禽养殖等,也因缺乏规范指导和监管,对环境造成潜在影响。
  (三)环保资金投入不足
  实现生态环境的根本改善和重点环境问题的解决,离不开资金支持。然而,铜川市在环保资金投入方面存在缺口,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推进,影响了整体环境质量的提升。
   (四)群众认知差异带来挑战
  部分群众对生态环境问题的专业性理解不足,对环境规范标准缺乏了解,导致对处理结果期望过高或误解。例如,在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虽然各项污染物排放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但由于其所处位置靠近居民区,引发了居民的不满和投诉,同时还可能引发不必要的社会矛盾。
   三、建议对策
   (一)高效推进督查问题整改
  各相关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思想认识,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综合施策、协同治理,确保整改工作取得实效。要加大整改力度,狠抓整改落实、注重整改成效、加强举一反三,制定切实管用的常态长效机制,从根本上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全面巩固整改成果。
  (二)完善监管执法体系建设
  进一步强化环境监管体系建设,针对小型企业和农村地区,应加大监管力度,增加监管人员数量,并配备先进的监管设备,如便携式环境监测仪器等,提高现场检查和监测的能力。同时,加强不同区域、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协作,实现对环境问题的及时发现和快速处理。
  (三)加大环保资金投入
  争取中省生态环境专项资金支持,加大市级财政资金投入。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生态环境保护项目,通过制定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和社会组织投资环保产业;积极包抓一批高质量的中省生态环境资金项目,为铜川生态环境改善筑牢资金保障的坚实壁垒。
   (四)增强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牢固树立“坚持绿色发展、强化服务意识”的理念,为企业送技术、送政策、送服务,及时帮助企业解决遇到的生态环境疑难问题,不断提升企业生态环境治理和管理水平,助力企业走好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加强对群众的生态环境知识宣传和教育,提高群众对环境问题的科学认知;加大环境治理投入,切实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推动铜川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铜川市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中心 宋新战 朱柏辰)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