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小小柿饼串起致富经
  “老伙计,进来坐,先尝后买,不好吃不要钱”。1月22日,商洛市商州区夜村镇张嘴头村孝义柿饼品牌重塑提升项目负责人朱有宏热情招呼着购买柿饼的客户。
  据史料记载,早在明朝崇祯年间,商州的黄知府就曾将孝义湾的柿饼进贡给皇上,得到皇上的称赞。“商州干帽盔柿子形似钢盔,个大,果实圆锥形、橙红色,皮细簿易离,果肉细腻,选用此果做柿饼,经过‘三捏三捂三晾’等工序,确保品质上乘。”朱有宏说,“捏成饼形以促进柿肉的拌和,捂在大缸或木柜内促使水分回潮,晾晒使柿肉的水分蒸发,产出柿霜。制作成的柿饼体大霜厚、甘甜绵软,柿饼表面潮霜均匀、色白,果肉为豆沙色发亮,甜软耐嚼。”
  在孝义柿饼包装车间,只见工人们戴着手套,娴熟地捏起雪白的柿饼。记者看到,一个小袋独立封装、四排摆一盒,每盒3—5斤,完成包装的500多盒柿饼摆放整齐。
  “为了适应市场消费需求,我们采取分装制,通过网络、实体店、朋友宣传等拓展销路。现在这些柿饼准备发往江苏、新疆、山西、北京、福建等10余个省市。”朱有宏介绍。
  2022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夜村镇政府积极引导村民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作为夜村镇张嘴头村支书,朱有宏带头成立陕西秦泉谷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先后多次奔赴富平学习,改进制作工艺,提高柿饼的品质和产量。
  同时,他还引入了现代化包装生产线,刻苦学习市场营销,通过孝义柿饼弘扬商洛饮食文化。
  孝义柿饼作为张嘴头村支柱产业,商州独具特色的一张“名片”,如何走出去,如何发展壮大?为此,朱有宏陷入了困惑中。
  此时,农行商洛商州支行营业部主任张成波来到张嘴头村回访“惠农e贷”客户,重点调研了孝义柿饼加工情况,在交谈中了解到朱有宏面临资金发展困境,本着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乡村振兴的原则,为朱有宏上报支行审核授信大额贷款支持,以解决孝义柿饼加工难题。
  “作为一名村支书,必须要带头干,还一定要干成、干好,带领大家共同致富。”朱有宏告诉记者,“2022年至今,每年产品增长量约为10吨。今年已生产柿饼4万斤,按每斤20元计算,除去制作成本,年纯利润约20万元。”
  小小柿饼串起致富经。“我们在制作柿饼过程中,将富平柿饼工艺孝义柿饼制作经验相结合,打造独立自主品牌。目前,解决群众就近务工200人次,争取在三年内扩大加工规模,实现年产100吨,年利润达100万元,带动50户群众实现增收致富。”朱有宏说。
  

(李奎 记者 张宏)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