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词。近年来,延安市禾草沟煤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禾草沟煤业公司”)牢固树立“少人则安、无人则安”的理念,以“减人、增安、提效”为工作导向,积极探索智能化建设新路径,上下同心,由“建设好”向“使用好”转变、从“系统智能化”向“智能系统化”进阶,谱写新时代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以“智”促“新”,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智能化建设在禾草沟煤业公司起步较晚,从‘零’起步。从启动智能化矿山建设之初,公司对照国家、省市、集团有关智能化建设要求,采用‘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方式推进,以‘四个一’工程为目标,实现了传统到智能的转型。”在明亮宽敞的智能化生产指挥中心大厅内,讲解员王赛男讲述着“智能化建设”的发展历程。
“现在,随着启动键的按下,位于300多米地层深处的50207工作面便传来采煤机稳健运行的声音。通过智能化远程控制中心的电子屏,井下工作面智能采煤场景尽收眼底,割煤、移架、推溜、输送,一切井然有序。”王赛男介绍。
近年来,禾草沟煤业公司始终致力于智能化建设。2023年,禾草沟煤业 公司以省级煤矿智能化矿井验收为抓手,持续做好智能化项目规划与建设落地工作;2024年,智能化建设迎来“收获之年”,“一张网”“一中心”“一平台”“一系列”智能化亮点工程顺利竣工。禾草沟煤业公司完成了模块化机房、网络安全、生产指挥中心配套设施等智能化升级改造及26项子系统建设,实现供电、排水、压风、通风、主运输系统等11个固定场所无人值守,使“智能化”贯穿采掘、运输、安全、设备维护、基础管理等安全生产管理全过程,完成了科技助安、降本增效的成果转化,为矿井发展新质生产力增添了新动能。
以“智”促“安”,构筑安全高效开采模式
2024年12月31日,禾草沟煤业公司50212采煤工作面经历半年时间的努力,在全国煤矿采煤工作面智能创新决赛中从100余个智能采煤工作面中脱颖而出,荣获中厚煤层智能综采赛道三等奖。
“50212采煤工作面是延安市子长矿区首个通过陕西省智能化采煤工作面验收的智采工作面,采煤机自动截割率、液压支架自动跟机率稳定在95%以上,生产班由7人减至3人,原煤回收率由42%升高至53%,回采工效增加28.1%,‘减人、提效、增安’成效明显,有效提高了矿井生产的安全保障水平。”面对记者的采访,该公司机电管理部经理王楠说。近年来,禾草沟煤业公司坚持以“少人则安,无人则安”为工作主线,全方位打造矿井生产安全新模式,累计建成智能化采面3个、在用2个,劳动效率、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
“以往井下设备出现异常,只能去现场查看运行参数;现在有了智能化管控平台,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APP查询。通过物联网传感器网络,实时监测矿井内的环境参数,如瓦斯浓度、温度、湿度等,以及设备运行状态,一旦发现异常,立即触发预警机制,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禾草沟煤业公司职工贺鹏打开“智慧禾草沟”平台说,“平台利用AI技术进行人脸识别、行为识别,实行要害场所、关键地点、重要岗位、高风险作业等区域违章智能抓拍,依托双预控系统,风险识别更加全面,风险隐患预防更加有效,给我们带来充满智慧的安全感。”
以“智”赋“能”,奋力创造“煤”好未来
“96.163分!顺利通过评定验收。”2024年5月16日,随着分数的公布,禾草沟煤业公司50207工作面达到陕西省A类矿井智能化采煤工作面标准。这是禾草沟煤矿奋力闯出一条智能化发展之路的生动写照。
然而,尝到智能化“甜头”的禾草沟煤业公司并未停下智能化建设的步伐。今年,禾草沟煤业公司将继续推进智能化系统项目建设,完善电子围栏、AI视频“反三违”升级、异物检测装置、智能通风等10项重点项目,全面推进矿井各智能化系统升级,达到I类矿井中级智能化水平的目标。同时,禾草沟煤业公司强化智能化系统运维管控,加强培养智能化重点区域岗位人员,建立健全智能化建设、运行、维护等管理制度,确保智能化系统高效运行。此外,禾草沟煤业公司还将加快推进智能化选煤厂建设,升级改造集控中心设备、智能一体化管控平台、工控网、智能浮选等系统,实现生产、设备、质量、能源等资源要素的数字化汇聚、网络化共享和平台化协同,有效降低了人力劳动强度,改善了作业环境。
“今年,智慧水务项目上马,将会实现矿区水处理系统的集中管控和运行信息监测,投用后预计可减少现场运行人员12人,每年节约运营费用100余万元。”看着工人穿梭在各个水池之间,仔细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禾草沟煤业公司机电副总张豹说,“智能化的春风吹进了矿区,智能化场景将会频频上新。”
(师伟平 记者 高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