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里楼上楼下的阳台上,挂着一串串腌制好的腊肉、腊鱼、腊肠、腊鸡鸭,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油亮的光泽,散发着醇和的腊味香,惹得风一遍又一遍地舔食。
大雪,一个充满诗意的节气,就像时光的使者,轻轻推开岁月的门扉,于是家家户户开始腌制腊味。我家也不例外,妻子承担了这项辛苦的家务。她冒着寒风骑上电动车,多次往返菜市场,精心挑选腌制腊味的食材。她腌制腊味的经验丰富,选用粗粒盐,下锅炒熟,冷却后掺合花椒、桂皮、八角、香叶,均匀地涂抹在猪肉、鸡肉、鸭肉上,确保每一处都能吸收调料的滋味,然后放入缸中腌制。
朱红油亮,红白相间的香肠是一道年味十足的美食。过去,市场上没有灌香肠的行当,全程自己动手。从买肠衣、买肉、洗切、配料、灌装,全部手工操作,忙忙碌碌一天,妻子累得腰酸背痛,胳膊都抬不起来。如今,市场上有专业灌香肠的摊铺,交给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省心、省力、省时间,拎着香肠回家晾晒即可。
我的家乡位于大江之滨,良田阡陌纵横,河湖沟汊棋布,是典型的鱼米之乡。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因此,家乡食鱼是小菜一碟。鱼是吉祥之物,“鱼跃龙门”“年年有余”“如鱼得水”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味道鲜美的腊鱼自然成为过年必不可少的食物。腌制腊鱼的工序要复杂一些。先将新鲜的鱼去鳞,开膛,摘除内脏,洗净,然后在鱼身上划出几道口子,撒上配置好的调料,淋上些许白酒。妻子说,这样鱼容易入味,腌制的味道更香。
经过数日腌制,那些腊味的肉质变得紧实而富有韧性。趁着天气晴好,妻子将腌好的腊味用细绳一块块穿好,挂在阳台的晾衣杆上,接下来的事情,就交给风和时间。
春节一晃就过去了,女儿和儿子即将启程,回归各自的小家庭。妻子把剁好的腊鱼、腊肉一袋一袋装好,连同其他菜蔬、零食、奶品等,一股脑地塞进孩子们的车后备箱。望着她忙碌的背影,让我想起了我的父母,当年他们也是这样,为我们准备了各种腊味,如今他们年岁已高,忙不动了,却把家风传给了我们。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又是一年。昨日,行走在小区里,忽闻腊味飘香,不禁想起梁实秋在一篇文章里说:“乡愁就是味觉上的思念。无论一个人在外闯荡多少年,即使口音变了,但对故乡的食物仍怀无限意念。”这些年,我到过很多地方,吃过很多山珍海味,却始终认为那些珍馐美馔均不及我家乡的腊味。在我的心中,腊味是岁月的沉淀,更是心中那一抹永恒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