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峪口矿智慧办公大楼
下峪口矿矿长张杰(左一)介绍井上下定向钻孔分段压裂区域瓦斯防突技术试验情况。
下峪口矿综合调度指挥中心
井上下定向钻孔分段压裂区域瓦斯防突技术研究项目压裂试验视频监控
灾害治理打钻实训基地实操培训现场
灾害治理打钻实训基地实操培训现场下峪口矿姚家埝立井工业广场
作为一直以来制约陕煤集团韩城矿业发展的头号难题,瓦斯始终是矿区的治理重点。韩城矿区从“10+4”瓦斯治理模式,到“井上下定向钻孔分段压裂区域瓦斯防突技术”取得阶段性成果,实现了从“治得住”到“治得好”再到“治得省”的转变。下峪口矿作为韩城矿业4对生产矿井之一,落实防突措施、抽采达标、人员素质工作等方面要求,探索并形成了独有的治理方法。
下峪口矿党委副书记、矿长张杰通过跟班调研、统筹规划、科学设计,创新提出了“5+4”瓦斯治理模式。他表示:“我们紧抓‘两提升一下降’,即打钻效率提升、发电量提升、因打钻引起的瓦斯超限次数下降,效果明显。单台钻机效率达到每天打2个孔,全年发电量突破2000万度,节约电费400余万元,因打钻引起的瓦斯超限事故越来越少。”
以健全的制度保障治理成效
为规范钻孔施工,预防因人为操作引起的瓦斯超限,该矿依据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陕西局下发的《打钻防喷孔措施(试行)》《瓦斯灾害治理硬措施》两个文件进行自查梳理,编制下发了《钻孔施工、预防瓦斯超限管理暂行规定》《安全监控系统设备的安装、使用、维护责任划分的通知》《挪移传感器的特别管理规定》等涵盖瓦斯监测、通风管理、抽采工艺等各环节的钻孔施工标准化流程,并严格落实采掘工作面“两个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对钻孔施工地点实行“一面一策”管理,规范施工流程、防喷装置使用要求、停钻超限应急处置,确保了采掘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该矿通风副矿长葛斌表示:“我们在加强‘一通三防’工作的现场跟踪管理上,严格落实安全技术措施要求,对现场职工操作行为规范、钻孔质量、开机率都制定了明确的规定和严格的刚性考核。”
在系统优化方面,该矿在22306底板岩巷铺设独立低负压防喷抽采系统,将打钻抽采和防喷抽采分开,在提高打钻期间防喷装置抽采效果的同时,减少因打钻施工期间瓦斯超限的影响,这一工程还将推广到22307底板巷。
提升职工素质打造核心力量
为了减少因岗位工操作不规范而导致的超限,该矿建成了渭北地区首座地面灾害治理实训基地,按照“四区一室”布置,“一比一”还原井下现场,实现打钻理论、实践的全过程培训,通过理论加实践的培训模式,切实提升职工安全意识和规范操作的能力,提高操作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基础上杜绝了作业期间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拍摄制作了两部《钻冲护一体化钻孔施工操作流程》和《监测监控操作流程规范》教学视频,展示了每个施工步骤的操作规范和责任划分。结合瓦斯异常情况视频学习,深入分析案例、总结教训,不断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目前,实训基地培训已成规模,同时可用作公司各类培训和技术比武场地。“我们每月常态化对钻探工、安检员、瓦检员、部室管理人员及技术员进行钻孔施工、验收流程的轮训和考核,2024年累计开展培训70场次超800人次,从根本上杜绝瓦斯超限和补孔工程量。”该矿通风管理部副部长王立峰说。
在治理中融入创新元素
该矿持续加强瓦斯抽采“四化”建设,2024年完成了所有抽采点安设管道在线监测计量装置,实现精准计量;对防喷装置和穿层钻孔进行分源分压抽采,提高了钻孔抽采效果,瓦斯抽采率达到51%以上,瓦斯利用量超计划完成46%,瓦斯发电量完成全年计划148%,达到2200万度,所有采掘工作面均实现抽采达标。完成了13个采掘工作面监测监控设备安装、标识工作,对全矿范围内的监测缆线进行标准化处理。同时,不断完善孔口防喷装置设备、制定预防打钻超限暂行规定,创建了22306回顺第五单元灾害治理示范巷工程。为加强监测监控系统应用,完成了安全监控系统程序升级,保障了安全生产的监测预警,增设打钻视频监控实现全程录像,保证打钻及抽采操作规范、施工到位。在智能化方面,充分利用防突管控平台、瓦斯涌出动态突出预警系统、智能通风等智能化系统,实现瓦斯治理、通风系统全过程管理。
技术人员自主设计并制造了新型防喷装置,有效控制住因打钻引起的瓦斯超限事故。相比采购新型防喷装置,每台可节省费用1.6万元,每年可节省费用50万元。
目前,该矿日钻孔量保持在40个钻孔,最高突破50个钻孔。新增两台发电机组,每天发电量保持在8万度左右。“井上下定向钻孔分段压裂区域瓦斯防突技术”在该矿2-2采区22308采面成功完成8段压裂作业,这一技术的成功应用,标志着井上下联合治理瓦斯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卫宝娜 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