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化管理是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发挥着第一时间收集信息、第一时间化解矛盾纠纷等重要作用,为铜川市宜君县的乡村振兴和城市治理提供了持续动力。
近年来,宜君县始终将民生实事放在首位,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不断提升精细化治理和精准化服务水平。
为针对社区内存在的矛盾纠纷,宜阳社区党委成立了“调解室”,配备了一支专业、高效的调解队伍。调解室成员由社区党员干部、社区志愿者以及法律专业人士组成,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矛盾调解等服务。通过调解人员的介入,许多矛盾得到了及时的解决,有效维护了辖区的和谐稳定。
在提升服务水平方面,宜阳街道坚持将打造“家门口”红色服务工作站、网格“走访入户”行动作为赋能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整合社保、民政、计生、教育等便民事项,设置咨询窗口、业务办理、政务公开、休息等候等功能区域,最大限度精简办事程序,实现只需“进一个门、问一个人”,就可以“办一揽子事”。
此外,宜阳街道根据辖区居民的实际需求,依托“我为群众办实事·10件实事清单”活动,创新“网格问单+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多方接单”为内容的“点单式”服务新模式,定期开展“敲门问需”行动,真正实现便民服务零距离。
同时,探索“村级调解室+人民调解委员会+‘巧嘴’服务队”三级调解新模式,妥善处理村内各类矛盾纠纷,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尧生镇创新村级治理模式,通过将辖区内巷道进行编号,从党员、乡贤能人、热心人士、离退休老干部、有服务能力的村民代表中选出人员担任巷道长,推行党建和村级治理深度融合的“巷道长制”,建立了“支部负总责—网格抓服务—巷道长抓推进”的乡村三级分层组织管理体系,让群众参与巷道的日常管理。巷道长对留守儿童、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定期开展入户走访,讲解群众最关心、最贴切的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惠民政策。同时,尧生镇发挥志愿者力量,开展清洁院内卫生、代缴代购等服务,用实际行动践行服务群众宗旨,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
下一步,宜君县将持续深化网格化管理,推动数字化赋能、强化“五治融合”,让治理更智慧、服务更贴心,让群众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强。
(薛凯岳 记者 冯永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