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些家长喜欢采用打压式,一方面是强调自己的权威,让孩子接受自己全方位的指导和管理;另一方面是通过遏制孩子的骄傲,让他们能谦虚谨慎、精益求精,取得更大的进步。然而,这种打压式教育存在不小的弊端,可能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孩子容易变得自卑、挑剔,甚至罹患心理疾病。并且,这种心理伤害往往会持续存在,可能影响孩子一生。
其实,父母合理的欣赏和夸奖,是一种积极情绪的输出,会构成一种心理营养,给孩子的心理发育注入心理能量,会有更加积极的自我认同,待人接物更加自信。因此,要学会用鼓励式教育代替打压式教育。
但鼓励式教育并不是单纯地夸奖孩子,而是尊重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当孩子取得成绩时,恰如其分地夸奖和肯定,让他看到自己的优点 和 长处,同时也知道改进的地方,激励孩子更自信和勇敢;当孩子遇到挫折和犯错误时,帮他分析失利的原因,指出犯错误的地方和补救的方法,避免重蹈覆辙。
注意沟通的有效性 面对孩子不良的习惯,家长可以生气和痛心,但不可以用粗鲁的语言来宣泄个人的情绪。比如孩子缺乏自控力,容易被网络游戏所吸引,一连玩好几个小时。作为家长,有责任阻止孩子沉迷网络。在孩子眼里,这是家长专挑自己的弱点反复训斥,是一种语言暴力,此时只想逃避令人窒息的家暴环境,哪里会有心情和心思去体会家长的苦心,更不会将其作为未来的行动方向。
鼓励式教育则是让孩子得到心理力量,把主动权交给孩子,让他学习自我管理。等孩子说出好的对策,或做出一些积极的改变,家长要立刻表扬,让孩子体验到了被父母关爱和尊重,这样他就更愿意对自己的事情负责。
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教育效果的发生,需要学习者对施教者的信服,才会耐心倾听、深入思考、自觉接受、主动践行。也就是说,家长的威信不是靠打压的方式建立,而要靠子女对父母的心理认同。
当孩子迷茫不知所措、无心犯错,或出现内心冲突时,他们首先会想到向家长倾诉和求助。这时,家长再发挥教育职能去帮助他们,孩子也愿意遵守和改进,这样家庭教育的效能就容易凸显出来,也不需要声嘶力竭揪着孩子的缺点不放。如果伤害已经发生,家长要注意修复与子女的关系,尤其是注意管理自己的负性情绪,学习更恰当的亲子互动方式。
(据《家庭医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