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5岁的小患者突然凑近医生的耳朵说:“医生,我看见所有路灯都长着兔耳朵。”小患者看到的灯光都戴着拖尾的“兔耳朵”,其实是散光在作怪。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掀开儿童散光的神秘面纱。
眼睛里的“鸡蛋变形记”
我们经常把眼球比作是一台精密的照相机,而黑眼仁角膜相当于相机最前端的镜头。
正常情况下,黑眼仁角膜应该像剥壳鸡蛋般圆润光滑,但散光小朋友的角膜可能变成了橄榄球形状,如果我们把它放大好多倍,它夸张地甚至像凹凸不平的巧克力球。
黑眼仁变形的两个原因: 先天因素是主谋:就像有人天生是自然卷,有人出生就带着“不完美”的角膜造型。研究发现,约30%的新生儿自带200度以内的散光,不过多数会在1岁前自动消失。
后天捣乱分子也不少:像总爱趴着压眼睛的“鸵鸟宝宝”,疯狂揉眼的“揉面小师傅”,甚至倒睫毛长期刺激黑眼仁角膜,都可能让原本规整的角膜逐渐没了正型。
来自孩子的6个“可爱的预警” 习惯性歪头:为了找到最清晰的视觉角度,散光的孩子看东西总歪头。
经常揉眼:揉眼次数频繁,尤其强光下眼睛变成“红兔子”。
姿势异常:写作业时鼻子快把纸张戳破,因为散光让孩子的眼睛看不清楚。
3D电影恐惧症:看立体电影头晕想吐,仿佛坐了十圈过山车。
变形的画作:明明照着圆形画,成品却像被咬了一口的月饼;还会“一个变两”,总是把一个东西看成两个相同的东西错位叠加。
灯光有光圈:有些散光孩子能看见灯光自带光圈。
眼镜不是洪水猛兽 发现孩子散光后,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对策方法:
3岁以下:200度以内先观察,也许慢慢长大会变好。如果变不好,3岁开始治疗也不晚,但需要及时就医,如揉眼、眯眼、趴睡、倒睫等。若出现“斗鸡眼”等并发症,就要及时介入治疗。
幼儿园:如果孩子视力超过100度且影响视力,建议配戴矫正眼镜,别担心戴眼镜会形成依赖。矫正眼镜能帮助视觉系统正常发育,让孩子模糊的世界变得清楚。
学龄期:若合并近视,可以选择离焦镜片这种“双效合一”的装备,让近视和散光长得慢一点。有些孩子的散光也可以通过戴角膜塑形镜来矫正。
18岁以后:满18岁后部分散光还能通过激光手术矫正,相当于给角膜做个“微整形”,但不是所有的散光都适合。
家长常踩的5个“认知陷阱” 散光=近视:散光是看东西重影,近视是看远模糊,就像相机对不上焦和镜头起雾的区别。
长大就好了:3岁以后度数基本定型,不及时矫正可能引发弱视,变成视力残疾。所以孩子3岁时建议进行全面检查。
戴眼镜会加深度数:不戴眼镜会导致眼睛疲劳、看不清楚,所以该戴还得戴。
仪器理疗能治愈:目前没有仪器理疗能够改变角膜形状,那些承诺能治愈的机构都是骗局。
低度数不用管:即使视力50度,若引起视疲劳也要干预,要不然后患无穷。
给家长的护眼妙招
每半年带孩子做次视力检查,建立专属视力档案;纠正“眯眯眼”坏习惯,这相当于给眼睛戴了劣质墨镜;杜绝躺着看书以及趴睡,别让眼球变成“压力球”;每天2小时户外活动,阳光是最好的“眼保健操”;适当补充叶黄素,如蛋黄、玉米、西蓝花。
(西安市第四医院 陈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