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略规划、学科融合、人才培养等方面综合施策
作为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的重要路径之一,具身智能有望成为科技竞争的新高地、未来产业的新赛道、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专家表示,具身智能领域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机遇,未来,相关产品将在智能制造、智能家居、智慧医疗、智能服务等多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当前,除了谷歌、英伟达、OpenAI等国际科技企业外,中国的华为、腾讯、比亚迪、优必选、宇树科技等企业都在积极布局具身智能相关产业。
与此同时,国家相关部委和地方也在积极部署系列举措,推动具身智能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推动“具身智能+”多场景示范应用。工业和信息化部此前提出,2025年开展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制定出台生物制造、量子产业、具身智能、原子级制造等领域创新发展政策。日前,北京发布具身智能三年行动计划,计划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浙江、广东等省市也已出台支持具身智能或人形机器人相关政策规划。
突破核心技术仍是产业发展的关键。“当前,我国在具身智能研究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赵晓光说,具身智能机器人是一个系统科学,涉及人工智能、脑科学等基础理论,以及新材料等交叉学科,如“电子皮肤”“人工肌肉”等。接下来,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人体动力学、类脑感知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发展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等交叉学科。
一项科学研究成果在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准备阶段要跨越很多鸿沟,风险很大。当前,具身智能技术处于这种“1到10”的重要阶段,需要更多的耐心资本以及保护创新者利益的社会共识。
“推动我国具身智能的快速发展,需要在战略规划、学科融合、国际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采取多层次措施,以确保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中国科学院院士谭铁牛说。
专家建议,应鼓励通用平台建设,建立跨行业测试平台,支持开发从硬件到软件、从底层到应用层、从AI模型底座到3D数据集的通用开发套件,如开源代码库、仿真环境库、开源数据集等,降低创业、研发门槛。同时,要加快标准建设,创建生态认证体系。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