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治音符谱就知识产权保护乐章

陕西科技报

  流光溢彩的Live House现场,备受期待的歌手方天齐刚登台不久,演出就被主办方紧急叫停。原来,方天齐创作的城市歌谣《你好,我的西安》著作权归属产生争议……这一情节来自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西安中院”)原创的法治公益微电影《律动心弦》,该片改编自真实案例,荣获第十一届“金法槌奖”微电影类二等奖,生动演绎了人民法院守护知识产权的司法实践。
  城市歌谣背后的保护故事
  影片中,原创音乐人方天齐因知识产权意识淡薄,作品被文化公司凡艺公司抢注,陷入著作权纠纷。同时,女儿患病需高额医疗费,他面临事业与生活的双重打击。知识产权法官苏行健及时适用行为保全措施,暂停歌曲线上线下传播。庭审中,凡艺公司称歌曲系其音乐总监李尊原创,并提交版权登记等证据。方天齐虽主张两年前已公开演唱,但证据调取困难,遂申请法院调查取证。
  经多方走访,法官在演出剧场找到储存演出数据的电脑,并引入技术调查官制度,由技术专家恢复数据并鉴定,证实方天齐演唱时间早于版权登记。然而,方天齐因李尊威胁欲放弃维权。苏行健耐心劝导,最终通过调解促成双方以“以买代赔”方式合作,既保护原创权益,又促进作品传播。
   解码西安法院保护的创新实践
  影片中技术调查官破解证据难题的情节,源自西安法院的司法创新。2023年,西安中院联合市知识产权局选聘36名技术调查官,覆盖光电、机械、医药等领域,通过技术事实认定的专业支持,提升审判质效。例如,在一起专利纠纷中,技术调查官经多次勘验论证,协助法院作出不侵权判定,保护企业研发成果。
  此外,西安法院创新保全措施,兼顾公正与效率。在涉外商事案件中,针对上千箱涉侵权设备,采用“标本式保全”,仅抽取一箱固定证据,既破解举证难题,又减少对企业影响,促成快速和解,获外企赞誉“西安速度”。
  让司法成为创新的“孵化器”
  西安法院多维发力,优化知识产权保护生态。
  优化审判机制:推行“三审合一”制度,组建“专业法官+陪审员”合议庭,破解技术类案件难题;在创新聚集区设巡回审判点,实现风险预警与纠纷化解同步。
  强化规则引领:提供版权登记、合同范本等“事前护航”;发布《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白皮书》及典型案例,推动裁判规则转化为行业规范;常态化走访科创企业,提升自主保护能力。
  2024年,西安法院审结知产案件5804件,其中涉“卡脖子”技术、新兴产业案件449件;审结郝某侵犯商业秘密案等典型案例,震慑侵权行为;邓某生产销售假冒国际奢侈品案入选“2023年中国法院50件典型知产案例”,彰显司法护航产业发展的“硬核实力”。

(王维君 白冰)